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29日讯 在德州市平原县王杲铺镇,有一位“80后”海归“新农人”,2011年在德国取得硕士学位以后,他毅然回到家乡创业。从黄瓜高产大棚到订单式种粮再到农副产品电商直播,他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打通产业链条,带领村民们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他就是栗超,现任平原县王杲铺镇杲粮红党建联合体党委副书记、杲城合作联社理事长。
“我觉得外国的咖啡再好喝,都不如家里熬的黏粥有味道。怀揣着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农业的梦想,我决心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用我所学到的知识,为家乡的乡村振兴事业作出一份贡献。”聊起返乡初心,村里出生、田边长大的栗超坦言自己有着浓厚的乡土情怀。
①革新种植模式,大棚黄瓜亩产45000斤
回乡后,栗超就开始跑村串户,成立助农合作社,为乡亲们提供专业化的土地托管服务。2019年,王杲铺镇党委牵头成立了杲城合作联社,栗超被推选为理事长。王杲铺镇的黄瓜种植历史很悠久,全镇现有4000多个大棚、1万多亩地的黄瓜。为了提升当地农业发展水平,栗超积极联系相关科研单位,定期邀请专家到村开展技术讲座,深入棚区进行现场教学,向群众普及专业种植技术。
“我们改变原有的种植模式,从以前的一茬到现在的两茬种植,从品种的升级换代、种植管理的优化等多个方面入手提升亩产量。黄瓜的亩产量从原先的每亩35000斤,提升到现在的每亩45000斤。通过专家的技术指导,我们的黄瓜品相好、品质优,每斤售价比以前增加了两毛钱,等于一亩地可以多卖两万多块钱。”栗超告诉记者。
“在专家的指导下,希望通过技术革新,带动当地的黄瓜种植产业提档升级。我们原有的蔬菜产值是4.5亿元每年,未来力争达到年产值7亿元,增产2.5亿元以上。”栗超说到。
②发展订单农业,每亩糯玉米增收300多元
为了筑牢粮食安全屏障,栗超先后对接了20多家农资生产企业,利用全镇的土地规模,降低农资采购成本,每亩地可以节约100多元。同时,杲城合作联社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可以提供仓储、烘干、晾晒等农业生产服务,解决了当地老百姓粮食储存难、晾晒难的问题,保证了粮食存储品质,实现了粮食错峰销售。
“我们联社积极发展糯玉米的订单农业,相比普通玉米,糯玉米的价格每斤贵一毛钱,这样每亩地可以实现增收300元左右。我们利用糯玉米再进行变性淀粉的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条,实现了集体的增收。”栗超说,借助订单种植模式推动三产融合,实现了农业的标准化、产业化。
有志者事竟成。栗超先后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市县乡村好青年、德州市五四青年奖章、齐鲁乡村之星等殊荣。畅想明天,他直言:“广阔农村大有可为,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和汗水,把我们的家乡建设成更加美丽富足的家园。”
③探索电商直播,年销售额突破1.3亿
为拓宽当地农副产品销售渠道,栗超把当地的优秀青年人才召集起来,共同成立了杲城合作联社电商部,利用电商直播带货的方式,把当地的农副产品卖往全国。
“在春节档的这个月,我们的销售额达到了3000万元,最高峰的时候日发货量达到三万单。我们销售的产品以当地的特色农副产品为主,尤其是扒鸡、卡通面点包以及夏津产的糕点,它们的销量特别可观。”栗超介绍说。
谈起直播带货的成功之道,栗超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我们在2018年的时候,就开始在直播带货的方向发力。电商团队从一开始的两三个人,到现在发展到三十多人,成员年龄在20岁到35岁之间,年轻、有活力、创意多。他们负责和“网红”“大V”互动,建立沟通和合作关系,借助“网红”“大V”的曝光量,提升我们产品的知名度和销量。为了方便发货、降低成本,我们建设了自己的仓储中心,可以快速地把当地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我们2023年的销售额达到了1.3个亿。”
展望未来,栗超还有更大的规划。“今年我们打算试水跨境电商业务,积极和国外的网红资源进行对接,力争让我们德州以及周边的特色农产品走出国门,销往全球。”他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在于人,青年力量更是关键所在,只有青年人才队伍建设跟上了,产业才能持续良性发展,创新创业才会不断涌现,才能更好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平原县王杲铺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费语嫣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近年来,我们在红杲先锋党建综合阵地设立了杲城老乡云之家,通过线上邀约、线下对接的方式,回引了优秀人才8名,为他们提供了资金,技术,土地政策的支持,让他们在家乡能够安心创业。今年我们将继续开展‘雁归工程’,吸引更多有能力、有情怀、有意愿的在外青年人才返乡创业、筑梦乡村,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大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