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车利润成掣肘 本土化运作或成“救命稻草”
2017年11月30日消息,宝马将在下月推出共享汽车,布局成都。这意味着,中国本土市场在汽车文化和汽车消费上有着进一步的成熟。据《2017年数字化汽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面对共享汽车整车销售模式中,本土化的运作或将是未来的主流。
据了解,《报告》称,“出行市场是价值2.2万亿美元的产业,但现有的公司所占利润未来将减半。”汽车行业的数字化变革正在向共享化和无人驾驶的前景迈进,而竞争、技术、规模化发展将降低使用共享交通服务的每公里平均成本,预计将减少到目前的一半以下,这就意味着到2030年,消费者在出行上的花费将减少10%。
消费结构的变化使得现在主要依靠新车销售与售后服务赚取利润的企业,未来的利润结构也将发生变化。根据普华永道思略推测,美国和欧洲的车企、供应商、经销商目前85%的利润来自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但这一数字未来将减半。因此,美国和欧洲的汽车市场将缩水,车企和供应商将被迫整合。
普华永道思略认为,相比于目前的主流整车销售,出行服务的地域化和本土化特征将会更加明显。共享车队的清洁和维保等业务、出行需要停车及充电灯配套设施以及当地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的基础设施等,都将需要运营企业本土化的运作。
在国内市场已有的出行服务公司中,这一特征已经表现得较为明显。例如力帆汽车主导的盼达用车,目前最主要的运营城市正是力帆总部和工厂所在地重庆,而吉利汽车旗下的曹操专车则以其大本营杭州为主要据点。此外,国内最大的出行服务提供商滴滴出行在各个城市也有不同的运营策略,例如在北京和上海的司机需要有当地户口和当地车牌,而这正是当地政策要求产生的区域性特征。
目前,共享汽车仍处在初级阶段,需求量远远大于供给量,城市限行也使用户对共享汽车的需求较为迫切。汽车分时租赁在国外已发展数十年,并且都取得了成功,这说明共享汽车的模式是可行的,只要将本地化做到完善,在随着政策的扶持和生态环境的开放,共享汽车的前景依然广阔。(来源:电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