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下半场 提升服务成行业共识
正值年末促销旺季,又到了各家电商撒红包打折扣拼抢流量的时候。日前,有独立跨境电商平台(洋码头)宣布已于今年9月实现结构性盈利,收入整体覆盖支出。随着税改调整期政策红利的消失,行业资本进入冬天,是继续“不差钱”地跑马圈地扩大市场份额,还是开始调整模式向市场要盈利?跨境电商的下半场竞争,各家机构正在交出不同的答卷。
“不差钱”派:
继续砸广告拼价格
第三方机构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海淘用户数量已从2014年的0.15亿增长到2016年的0.41亿,并且在2016年增速达到78.3%。来自艾媒咨询2016年跨境电商的份额数据显示,网易考拉海购、天猫国际、唯品会、京东全球购、聚美极速免税店属于第一梯队,以自营业务为主,市场上的份额均在10%以上。对于第一梯队的大平台来说,其自身有较强大的流量体系,获客成本并不高。而小红书、洋码头则为独立跨境电商平台,需要靠自身的运营获取流量。
记者查询网易今年第三季度财报发现,电商业务的收入已经占到网易整体收入的20%左右。对此,网易方面人士在回答分析师提问时表示,目前利润率还不是考虑的重点。“网易考拉海购的毛利率相当稳定,随着网易电商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规模效应就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同样,8月14日晚,京东集团发布了2017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根据报告显示,京东集团已实现了5个季度的持续盈利。有业内分析表示,京东的可持续盈利为资本市场证明了以自营为主,平台为辅的跨境电商业务形式,以及前期以规模为导向的市场策略是切实可行的。
“要盈利”派:
线下渠道寻找流量
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小到牙刷、牙膏、洗发水,大到床垫、衣服、包包都少不了海外商品,而伴随价格敏感度降低的现象,宣告整个跨境电商行业进入中场阶段。
记者统计发现,政策红利的消失不仅减弱了资本市场的投入热情,也让各大跨境电商平台如履薄冰。曾经依赖移动端和跨境电商起家的蜜淘网,在烧掉2.6亿元资金后,倒在了C轮融资前。当跨境电商市场的未来变得模糊不清,资本望而却步时,跨境电商只能想方设法寻求盈利,以便用盈利换得资本市场的重新青睐。
在今年“双十一”来临之前,洋码头对外宣布已于今年9月实现结构性盈利。洋码头创始人兼CEO曾碧波表示,平台效率和用户体验将是洋码头重点战略方向,同时启动城市下沉战略,加速渗透二、三线城市,普惠更多国内消费者。曾碧波认为,高效赋能上游产业,整合多环节资源是中场阶段面临的一大机遇,更是企业对整合行业的担当。“从组织商品进入销售到物流和售后,整个链条都需要行业付出巨大的努力,教育和赋能上游产业链,让他们更懂得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
曾碧波表示,未来,砸广告、打价格战、引流量、明星代言的方式都不会是主流。“未来就是要讲究效率,这对企业本身的运营和管理能力要求非常高。只有效率提升了,企业才有可能活下来。”
分析:
跨境电商需提升服务
无论是继续扩充规模还是转而寻求盈利,扩充商品类别、整合供应链体系、提升物流服务等却是行业的共识。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跨境进口电商平台并不能因此放松,在过渡期内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练好内功是长远发展之道。(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