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0531-66602706

首页 > 独角兽洞悉 > 他山之石 >

“粤港澳大湾区新生产力独角兽”榜单出炉,AI企业云天励飞入选

  “港澳大湾区新生产力独角兽企业发展论坛”4月10日在深举行,本次论坛的重头戏是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新生产力独角兽企业榜单”。入榜的独角兽企业均为发展速度快、估值高、且代表了新生产力发展方向,受投资者追捧的创业企业。

  本次共有29家独角兽企业上榜,其中更有4家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被称为超级独角兽。

  专家表示,本次榜单揭示了大湾区新生产力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和分布规律,并提出了新发展阶段,大湾区新生产力独角兽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创新驱动加速独角兽成长

  粤港澳大湾区共29家上榜

  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而近年来,随着中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逐步完善,一些具有新生产力代表性的初创企业出现了被资本市场竞相追逐的现象,快速发展成为独角兽企业,形成了资本和劳动力集聚,对地区和行业产生了正反馈效应。这些初创企业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还是创造就业,催化技术进步,孵化新业态及新商业模式的重要保障。

  据了解,独角兽的概念,最初由种子轮基金公司Cowboy Ventures 的创始人 Aileen Lee 在 2013 年提出,是指那些发展速度快、估值高、受投资者追捧的创业企业。

  而本榜单采用业界较为常用的标准,即企业估值在10亿美金以上且未上市,工商注册、税务解缴关系、统计关系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对比中美两国独角兽企业的估值表现出两种共同的趋势,一是从初创企业达到独角兽估值所需时间迅速缩短,二是独角兽企业的估值迅速上升。而在这种现象背后的本质是由技术进步和创新所带来的增长潜力和融资环境是驱动独角兽估值的两大重要维度。

  中国生产力学会战略专家王汝芳博士在论坛上对本次“粤港澳大湾区新生产力独角兽企业榜单”做出了解读。他指出,根据独角兽标准,梳理出截至去年底,注册不超过10年,企业估值在10亿美元,在中国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的企业52家。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生产力的特征和要求,最终确定其中29家企业入选粤港澳大湾区新生产力独角兽榜单。

  中国独角兽企业为全球之冠

  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更具活力

  图/图虫

  有研究数据显示,217 家来自中国的企业入围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单,占总数的 43.4%,总估值高达 9413.82 亿美元,数量和总估值均占据全球首位。独角兽企业引领着产业变革的方向,是中国经济最富活力的部分。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众多独角兽企业在经济发展新时代和市场结构转变时期诞生并崛起,并在产业链上不断丰富和深化,助推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比如以 AI 技术、区块链、大数据产业为代表的新技术行业是独角兽企业集中涌入的新方向。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从本次入选独角兽企业名单中,可以发现企业的注册时间最短的仅有2年时间,但在数字经济时代,随着移动互联设施的完善及终端设备的逐渐普及,尤其是采用平台型商业模式的初创企业,借助资本的力量和互联网所构建起来的新型渠道,能够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减少对显性资产的依赖,可以在短时间内拥有巨大的网络效应优势,迅速成长为独角兽企业。

  深穗为大湾区龙头

  在深独角兽更胜一筹

  从入选榜单的角兽企业所在地理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深圳、广州两地。

  2020年这两个城市GDP在大湾区是最高的,并且这两个城市的创新氛围浓厚,创业文化开放包容,特别是双创示范基地、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为企业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平台,为独角兽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地支撑,按企业估值总额的地理分布来看,注册在深圳的独角兽企业的估值总额远远高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尤其是超级独角兽企业,注册地在深圳的共有 3 家,分别是货拉拉、超级圆桌和菜鸟网络,占比高达75%。

  中国生产力学会新闻发言人李溦博士表示,本次上榜粤港澳大湾区的独角兽企业具备三大特点。

  一是这些企业都有有很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其中很多企业有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二是这些入榜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做得十分出众,尤其是在环保及社会公益作出很显著的贡献;

  三是企业对自身的运营风险都比较严格。

  创新活跃宜居宜商

  大湾区为营商优选

  企业的壮大,创新创业的活跃,与营商环境建设有直接的关联度。

  根据世界银行最新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 2020》的数据显示,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2019 年中国营商环境相比2018年上升15位,跃居到31 位,首次进全球前 40,连续两年被列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经济体。

  而在国内,有研究报告以基础设施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指标来考量城市的硬环境指数;用人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金融环境、生活环境、文化环境的发展状况来考察城市的软环境指数。经过对全国经济规模排名前100名的城市研究后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和深圳两地均处在全国前10名之中。其中,深圳的硬环境指数位居全国第一,软环境指数中的技术创新环境,名列全国第一。广州的本地人才供给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相对明显,得益于高质量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使得广州的软环境指数排名位列全国第三。从城市群之间的营商环境的比较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所在的珠三角城市群排名第一,远超处在第二位的长三角城市群。这进一步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对于企业的发展环境,在全中国都是最优的选择之一。

  对于企业而言,营商环境评价是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一个区域营商环境越完善,企业投资、经营和发展越有利,创新型企业的聚集效应就越明显。从营商环境的评价报告中可以发现,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发展,城市间的硬环境指数在不断缩小,决定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已经转变为软环境指数。其中,金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和人才环境是软环境指数中决定城市营商环境的最重要的因素。对于创新型的独角兽企业,由于其“轻资产”和“重人力资本”的特点,技术进步和融资环境共同决定着独角兽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独角兽企业作为初创企业中的佼佼者,在企业家选择落户地的时候,除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税收优惠等硬环境指标外,最为关注的是该地区是否具有开放包容、文明法治的市场文化环境,以及可以保障创新型人才的安全、可靠、便捷的居住环境。

  粤港澳大湾区在充分发挥香港和深圳两大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下,除构建商品和要素市场的开放,在规则、秩序、制度层面正在探索进一步的开放。因此,快速产业化和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是大湾区独角兽企业的独有气质,也是大湾区独角兽企业能够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大湾区相比北京严格的落户政策,对人才的吸引能力更强,未来地区间的竞争更多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大湾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社会的创新创业氛围,也为大湾区构建起了宜居宜商的环境。

  如何长久生存最关键

  大湾区助可持续发展

  尽管独角兽企业都是一些快速爆发式成长起来的企业,在备受市场青睐的同时,也面临着“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如何长久生存的困境。

  有些独角兽公司在几轮融资后成功上市,受到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冲击,或是初始投资人一旦撤资后,就面临极大地发展困境,甚至会面临退市的风险。特别是大量存在的一些软独角兽企业,即未拥有核心技术,仅仅是技术应用型的企业,存在估值泡沫的风险。

  从行业分布上来看,这些软独角兽大量存在于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领域、共享经济平台等非依托于核心技术的领域。而与之相比,在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则鲜有独角兽企业进入。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的基础研究不足,对科研投入缺乏长期的投入,不能形成企业独有的技术壁垒,造成大量独角兽企业同质化严重,行业恶性竞争严重,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比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网络P2P 贷款等领域。

  粤港澳大湾区为新生产力独角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主要表现为:

  一是以深圳光明科学城为着力点所打造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通过布局一批世界级重大基础科研设施,集聚和网络了一大批科研顶尖性人才,以及香港、广州等地的顶尖高校、科研机构,可以为企业输送大量的人才;

  二是依托于香港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空枢纽的作用,吸纳国际人才、资本等要素的自由流动;

  三是依托于香港和澳门的法治化环境,可以为企业带来大量的管理经验和人才。

  李溦对记者表示,中央和国务院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当中提出了下一步创新发展独角兽企业的发展方向。其中有三大重点:

  一是强调科技自立自强;

  二是强调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的发源地。

  疫情之下何去何从

  独角兽应顺应调整

  本次新冠疫情使世界多国经济陷入停滞,工厂停工、生产停滞,破产和失业潮纷至而来,经济危机似乎悄然而至。更有论者称,当今世界的形势与1930年的大萧条极为相似,世界将面临再一次进入大萧条的危机。而由疫情带来的逆全球化的呼声亦逐渐升高。在此背景下,势必会对中国的出口加工业带来极大地冲击。因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创新为代表的新生产力独角兽企业,势必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分析指出,一是从微观上来看,受疫情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会有很大的转变。线下消费将更多的转向线上消费,从基本的衣食住行,到医疗卫生、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领域。并且消费者会更加注重高质量、绿色、安全、高效和有品质的消费体验,“互联网+”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企业要积极通过信息化、智能化和品牌化的方式转型升级,提升终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二是从宏观上来看,企业要深度参与国家战略。新冠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和国务院迅速做出以“两新一重”即新基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的举措来提振内需,同时继续通过要素市场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减税降费等多种措施提升企业主体的投资信心。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在疫情发生后,并没有像西方其他国家一样采取大水漫灌式的货币刺激政策,而是在为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苦练内功。面对高度不确定性的未来,企业的发展要根据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定位及时做出调整,积极在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建设等,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等领域布局,特别是在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通过与政府、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

  三是随着5G的逐步普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为满足消费者和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以智能制造为特征的产业互联网正在加速改变生产和供给端,改善供给质量和提升生产效率。大量的独角兽企业将表现为不再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而是脱胎和服务于产业链中的龙头和头部企业,作为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隐形的行业冠军。所以粤港澳大湾区的独角兽企业要紧跟产业互联网升级的趋势,充分利用好大湾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中的地理位置和体制机制优势,广泛利用国内和国外的各种资源,不断延伸和扩展产业链,向着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不断迈进,从而抢占世界前沿科技创新的高地。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 者 何柳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