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0531-51702706

首页 > 电商资讯 > 行业动态 >

2010-2018中国生鲜电商“死亡”名单

  经历多年的爆发式增长后,自2016年以来,我国生鲜电商企业集体进入寒冬期,业绩下滑、增长缓慢……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2015年间,就有14家生鲜电商企业倒闭,如鲜品会、菜管家、美味七七等。

  根据电子商务中心发布的数据,2016 年国内生鲜电商整体交易额约 913 亿元,比 2015 年增长 80%,而整个生鲜市场,则是上万亿的规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 年中国的生鲜市场规模达到 1.36 万亿,算下来,电商的渗透率还不到 0.7%。

  经过资本和市场的较量,逐步形成以阿里为霸主,腾讯、京东紧随其后的平台电商第一梯队,以几大垂直电商为第二梯队,以众多中小电商为第三、第四梯队的格局。详见下图: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19/fa3d1f7509654d6b9c40a2b61c5cbe7a.jpeg

  在众多的分类中形成了以阿里和腾讯为中心的两大阵营(以下称阿里系和腾讯系)。

  阿里系(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投资、控股和参股的生鲜电商名录):天猫生鲜超市、喵鲜生、易果生鲜、淘乡甜、苏鲜生、盒马鲜生,大润发、欧尚、飞牛网、甫田网、飞牛急速达、大润发优鲜等。

  腾讯系(腾讯旗下、投资、控股和参股的生鲜电商名录):京东、天天果园、每日优鲜、拼多多、永辉、超级物种、7-Fresh,微店等。

  从 2016 年的盒马鲜生开始,一大批现场烹饪的精品生鲜超市诞生,有永辉的超级物种、百联的 RISO、美团的掌鱼生鲜,连步步高也开始做鲜食演义。

  中国生鲜电商进入成长期,巨头入局,不断加码冷链物流和生鲜供应链投资。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19/d7ad60fa1367459e93f5277d1f316f56.jpeg

  某种程度上,如今的生鲜玩家如此重视线下并迅速圈地,和当年电商购买流量的做法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靠着褚橙而走红的本来生活,以及把进口车厘子做成了爆款的天天果园,如今也都是类似的转型方向。这些不卖便宜的猪肉、蔬菜,大都是高价进口蔬果海鲜的生鲜电商市场的开拓者,如今已经被投资人和业界称之为“传统生鲜电商”。

  生鲜电商既是天堂之门,也是地狱之海,它的竞争异常残酷。初期的生鲜电商跟其他品类的电商并无两样,就是“拼流量”,但是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获客成本随之水涨船高。垂直的生鲜电商此前几乎都主打“爆款”模式,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客流订单,但是却无法解决客单价不稳定的顽疾,一些购买力不足的消费者,经过多方比价之后,留存率很低。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5年8月,知名生鲜电商企业已倒闭的有14家: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19/916b6020b1ba451289c12bab54e08b20.jpeg

  这波最早的传统生鲜电商,和其它品类电商一样,其实同样做的是流量生意,也就同样面临获客流量成本走高的问题。他们乐于公开的是在物流和冷链方面成本的降低,但很少披露获取新客户的成本数据。

  生鲜电商之所以难做,主要因为从上游的产品、质量,下游的配送、用户体验等运营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难点。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第一、国内冷链物流能力的制约

  生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不同温层冷冻冷藏,否则容易腐烂或影响产品品质。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基础差、起步晚,使得部分生鲜电商不得不尝试做自己的冷链物流,这些落后的基础设施制约了行业发展。

  第二、履单成本居高不下

  由于生鲜产品在仓储和物流环节对冷藏、冷冻、包装要求极高,因此直接导致生鲜电商的履单成本居高不下,生鲜电商产品定价普遍高于线下,而且其SKU也多为高附加值的进口水果、海鲜等。既然价格高于线下,也就意味着生鲜电商锁定的用户为中产阶级及以上消费人群,而这部分人群多为白领、上班族,并非家庭中生鲜等食材采购的主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鲜电商用户的增长速度。

  很大程度上是传统生鲜电商“中心仓”模式带来的结果。“中心仓脱冷时间太长,导致物流成本高,货损严重。市场上的冷链物流,但凡用到冰袋都要 50 元一单左右的成本。保鲜也要 30 元左右。

  高昂的物流成本需要更高的客单价格来支撑,这也是为什么垂直生鲜电商的订单起送价最低也要 68 元,高的则要 100 元,且多数仅支持次日达。这意味着顾客很难在这样的平台上保持高频次的消费,所以客户留存率不高。

  所以即便是活下来的,整个行业也“基本上没有人在赚钱。”生鲜电商做了这么多年,仍然处在烧钱获取用户的阶段。

  第三,产品单一、商业模式单一的运营现状无法支撑业务需求

  垂直生鲜电商之前几乎都是“爆品”模式,这能在短时间内带来大量的客流和订单,但同时带来的问题是客单价的不稳定,而吸引过来的购买力不足的消费者很可能也不会留下来,除非有持续生产爆品的能力,但对生鲜这个品类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现有的大部分生鲜电商采用产地直供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决定在初期难以形成过多单品,单一品种难以留存太多用户,这使得生鲜电商的盈利无法得到保证。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生鲜电商之所以难主要在于:

  1、农产品多级批发商链条导致毛利润低,直达产地需要规模效应;

  2、品类多且杂,同质性强,储存时间短且非标化导致损耗率居高不下;

  3、自建冷链仓储物流投入成本高,使用第三方物流品质难以把控;

  4、传统生鲜的做法和电商匹配难度大;

  5、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处于风口浪尖。

  目前线下零售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从小型零售店到大型连锁商超竞争非常激烈。线下店的货源体系、物流体系、渠道体系、还有连锁门店经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熟运行。而线上的平台开发、用户消费习惯的培养、用户沉淀也不是轻易做到的。如果放弃竞争关系,线下与线上强强联合才会在短期内成为新零售模式里的佼佼者。

  纵观阿里的“新零售”、京东的“无界零售”,生鲜电商可谓发展迅猛,大多数都在渗透线下门店,想要形成全渠道销售模式。纯电商平台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用户的购物需求及购物习惯,电商布局线下形成全渠道闭环是必然结果。要想做好电商,必须线上、线下、物流三者紧密结合。

  生鲜电商如何突围

  1、从产品入手,实现价值杠杆化。在生鲜电商出现之前,消费者只有一个生鲜购物的场景,就是线下。现在要想把目标客户的消费场景和习惯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来,按照一般的理论,这个新的模式必须要在服务与质量上实现30%以上的价值提升,甚至更高,否则目标客户不会轻易转变。

  2、从商业模式入手,实现产业一体化。生鲜电商作为一个新的商业模式,需要自己推动供货商转型,专门为电商生产生鲜产品,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好通路,一头连产地,一头连顾客,通过自己的力量在产地和顾客之间把这个桥梁搭建起来,形成端到端的供应流通体系,然后形成一整套的供应链体系。以往看供应链,多侧重理解为流通,而在生鲜电商时代的供应链,更多体现的是产品是否能满足变化的需求,带来持续购买,增加利润,形成品牌,走向良性循环。

  3、从冷链入手,实现物流产品化。生鲜电商的发展,离不开冷链物流的强有力支撑。对于当前生鲜电商的冷链物流配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易果生鲜、顺丰优选、两鲜、每日优鲜、沱沱工社为等代表的自建物流模式;另一类是以本来生活、一米鲜、喵鲜生、拼好货等为代表的第三方物流模式。

  随着产品标准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生鲜电商迎来个性化时代,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概念化、个性化、标签化的爆款生鲜产品产生。类似春节送礼佳品的地方特产、优质海鲜、水果等产品,将借力互联网电商平台获得双赢。(来源:老高电商圈子 文/秋风 编选:电子商务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