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0531-51702706

首页 > 电商资讯 > 行业动态 >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网络直播2020年产业规模或达千亿

  2017年6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发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7)》(新媒体蓝皮书)指出,2016年,网络直播迅速风行、“千播大战”出现,全民直播蓄势待发,网络直播迎来爆发式增长,但是直播业因为监管加强和竞争激烈,进入到了洗牌期。
 
  至2016年12月,直播用户达3.44亿,占网民总体的47.1%,月活跃用户高达1亿,用户总数较2016年6月增长1932万。明显呈加速增长之势。其中,游戏直播的用户使用率增幅最高,使用率半年增长了3.5个百分点,演唱会直播、体育直播和真人聊天秀直播的使用率则保持稳定。无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的用户活跃规模在2016年度总体呈上升势头,其中移动端的涨势更大,并于第四季度明显反超PC端。
 
  在市场规模方面,网络直播的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约90亿涨至2016年的约150亿,增幅高达67%,显示直线上升期特征。虽然近期网络直播政策有所收紧,监管加强,其作为朝阳产业的喷发性仍被普遍看好,预计2020年将长成千亿级大产业,生长空间巨大。这些数据包含PC端和移动端两部分,其中,在这两个板块中,移动网络直播于2016年找到爆发口,市场规模迅速达到26亿元,形成格局端,业界常称之为移动在线直播元年。从市场的内容板块构成来看,泛娱乐直播、秀场直播和游戏直播占据网络直播市场的绝对主体和大头,三者之和占比高达96%。
 
  在平台规模上,早在2015年,全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就接近200家,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万,同时直播的房间数量超过3000个。据媒体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5月,平均每隔3小时就有一款新的直播APP诞生(20),其市场热情可见一斑。
 
  但是上述报告也指出,随着巨头和媒体国家队入场网络直播行业,直播业竞争趋于激烈,并产生一些有待规治的现象和问题。在竞争加剧与规范加强的双重挤压下,直播业在继续增长中迎来洗牌。
 
  2016年,一系列政策法规和行业规范先后出台,从行业自律和国家政策层面加大对直播平台的监管力度。
 
  2016年4月,北京互联网文化协会出台《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同时,文化部开展了对互联网直播平台违规直播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并要求网络主播必须实名认证;7月,文化部公布首批网络表演黑名单,依法查处23家网络文化经营单位共26个网络表演平台;9月,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重申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机构必须“持证”上岗;11月,国家网信办出台《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进一步对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和互联网直播发布者提出服务资质要求。
 
  在竞争加剧和规范加强的双重挤压下,直播平台之间将逐渐出现合并、收购的情况,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直播平台将逐渐被整合或是消失,整个行业则会在继续增长中迎来洗牌期。
 
  蓝皮书还指出,“直播+”将迎来大涨势,以“直播+”的纵深耕耘决胜于市场是未来网络直播业的一种态势。随着传统秀场转型移动直播,BAT、微博、陌陌等互联网巨头和社交巨头入场,中小玩家被陆续淘汰出局。而直播升级于垂直领域,以“直播+”决胜于市场,通过在垂直领域深耕细作做大平台,赢得格局,这是未来趋势。
 
  智能手机的普及、宽带成本和流量价格的下降将为“直播+”的涨势扫除障碍,这是直播与各个行业进行深度融合的机会。其融合对象,既可以是电商平台,比如映客与天猫在“双十一”的合作,以开拓营销新局面;也可以是内容服务平台,比如与政务、公益、资讯、音乐、教育、财经、体育、科技、餐饮等行业的机构合作做直播。一些全民直播、综合性直播的大平台已经看到这种“直播+”的趋势,开始寻求垂直领域的合作,如腾讯买下了NBA版权进行体育类直播。这种“直播+”所形成的内容形态便是PGC。目前,头部平台在PGC方面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蓝皮书还指出,2016年网红经济内容形式进一步多样,其中原创内容所占比重最大,原创内容的占比达到47%,其次是产品导购,达到了24%,相比之下,其他一些内容形式所占比重较小。
 
  2016年网红变现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目前,广告和电商依旧是最主要的变现手法,广告比重最大,达到50.6%,其次是电商变现模式,份额为28.5%,相比之下,其他一些变现模式的所占比重较小。
 
  2016年网红粉丝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2016年5月,仅微博平台的网红粉丝规模就已达到3.85亿人,在微博平台粉丝中比重为28%,仅次于娱乐明星的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