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0531-51702706

首页 > 电商资讯 > 行业动态 >

探寻山东电商发展的“速度与激情”:电商生态青春志

  

  一辆车、四昼夜,自11月18日起,记者跟随“青春当先开新局”采风足迹深入淄博、潍坊、日照等城市的街头巷陌、产业前沿,试图探寻:在高质量发展的宏大叙事下,山东“青春”如何当先,又将开创怎样的“新局”?

  答案多元而生动:是直播间此起彼伏的叮咚声,是社区“三长”与青年创客的促膝长谈;是古老非遗在创意赋能下的焕新,是“卡脖子”技术实验室屏息凝神的科技攻坚,是传统产业链突破自然禀赋的“江北突围”……围绕数字经济、党建引领、民生服务与文化传承、高端制造、乡村振兴等多个维度。

  记者将一路的所见所思,凝结成一组系列深度报道,为读者呈现“人”的成长、“城”的变迁、“时代”的注脚。征程之上,青春当先,故事正待开启——

  【记者足迹】

  《电商生态图鉴“三城记”》

  ●11月18日淄博

  10:00

  淄博大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有梦想的年轻人在这扎堆儿”

  13:30

  淄博玺丰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直播让我从宝妈变成‘设计师’”

  ●11月19日潍坊

  13:30

  奎文区东关街道胜利街社区

  “我不是一个人战斗”

  ●11月20日济南

  9:00

  齐鲁创新谷电商直播基地

  “现代化互联网+直播电商产业园”

  11:00

  历城区仲宫街道东罗园村

  “短视频是新农具,拍摄是新农活”

  10年前,淄博一处不起眼的“城市一角”,仅2.5平方米的柜台,曾承载着一名青年人的创业梦想。那时的他也没能预见,这方寸之地播下的种子,会在10年后长成一片“电商森林”。这是本次“青春当先开新局”采风行途中的一则小故事。当然,让记者深受触动的故事还有很多……

  山东,从个人梦想到群体创业,从地方特色到全球好物,直播电商已从单纯的销售渠道,发展为庞大、复杂而充满生机的生态系统。它究竟如何运转?又如何重塑一方经济?记者通过此篇电商“成长记”找到了答案。

  ●淄博:让中国产品“漂洋过海”

  11月18日,记者首站抵达淄博。上午10点,淄博大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趣科技”),繁忙的流水线、人气爆棚的直播间、密集的键盘声成为这里的主旋律。

  “这条生产线是在完成什么工作?”记者问。

  “我们要把这些远销国内外的产品留存细节影像,以便精准售后。”二手仓工作人员李袁荣强调,“必须做到一丝不苟,把最好的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往里走,主播小姐姐和“粉丝宝宝”的互动直播现场很热闹,“‘宝宝们’都在直播间抽到福袋了吧?”主播的销售环节衔接紧密。随着“叮叮”的交易铃声,记者看到,短短45秒,已有12位“粉丝宝宝”下单。

  “我们团队平均年龄26岁。作为年轻人,把中国的产品销往全球,很有成就感。”主播组负责人辛欣认为,青年人在电商领域广阔平台大有可为。

  18日13点30分,记者到达淄博玺丰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玺丰”)。

  “我家自己养牛、宰牛,只做好牛肉!”“95后”宝妈孙泽敏介绍。“以前,我和老公都是通过赶集、开店卖牛肉,现在玺丰免费帮我搭建直播间,教我在网上卖牛肉。1个小时的销量,比我家门店一整天的营业额都高。”

  同样是宝妈团队,让人期待的“指尖产业”生产线同样惊喜连连。“这是我创作的穿戴甲新款,”穿戴甲项目部负责人孙雅萍向记者展示了她自主设计的“九紫离火”系列。“通过‘柔性’供应链,快速响应全球潮流,远销欧美中东。”

  ●潍坊:“小微电商孵化记”发生在楼宇深处

  11月19日13点30分,潍坊市奎文区,记者看到了电商生态的另一种“成长计划”——没有庞大的仓储空间,也没有轰鸣的生产线,而是植根于高楼林立的商务楼宇中。通过精准的服务与社群链接,一场静水流深的“小微电商孵化记”悄然开始……采访中,记者被楼宇间的“柘山蜜薯助农站”吸引。

  “这处助农站和‘薯’有关?”记者问。

  “还真与‘薯’有关!”奎文区东关街道胜利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瑛告诉记者,“在这里,农民家里种的蜜薯被‘胜利果’直播间累计卖出3万多斤。”

  “地瓜还能‘烤’进直播间?”一名操着地道潍坊口音的居民笑称:“谁能想到呢?”

  站在一旁的“00后”居民赵墨涵说:“是呢,社区工作人员除了给居民解难题,还是‘蜜薯主理人’。”

  “胜利街社区作为潍坊市首家‘竖起来的新型商务社区’,在0.267平方公里的辖区内,垂直集聚了14栋商务楼宇、3377家企业和232家商户。”王瑛介绍,从“楼宇三长”精准对接到“全生命周期”创业陪跑,从“青年夜校”技能提升到“凤凰市集”展销平台……电商不仅是交易平台,还是连接资源、赋能个体的纽带。

  ●济南:从“乡土烟火”到“数字云端”

  11月20日上午9点,齐鲁创新谷电商直播基地。展厅里陈列特色农产品、直播间里飘出地道的山东乡音,这里更像是一处带有原产地属性的数字化、科创型的巨型“闪电仓”。

  “时刻关注市场反馈,从不同渠道记录用户体验,复盘运输、品牌、推广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党建+产业链’模式,让这里的电商运营有了更系统的支撑。”齐鲁创新谷电商直播基地工作人员介绍,这套严谨的方法论让电商助农走得更远。

  中午11点左右,记者在历城区仲宫街道东罗园村见证另一番景象。66岁的赵义英抓起一把金黄小米、62岁的吴吉梅展示琥珀核桃仁、62岁的赵香用村里的土鸡蛋“讲故事”……这支平均年龄超60岁的“银发直播团”将家乡特产销往全国。

  “小牛书记”杨茂伟从直播新手成长为拥有稳定粉丝的“带货能手”,很是感慨:2021年返乡时,村里的“好东西”都还藏在了大山深处。“如今,小米、核桃、土鸡蛋、苹果销往全国。去年的村集体年收入90万元左右,全部投入修路、建灌溉设施和养老福利。”谈及这几年在村里从事电商事业的艰辛,这位“小牛书记”说:“再累也值了!”

  【深一度观察】

  《山东电商,讲好未来版“新故事”》

  山东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文化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徐光平

  在徐光平看来,山东的电商生态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

  从专业的直播运营到乡村的“银发助农团”,就业岗位更加多元,“这其实是更广泛的就业包容。”徐光平认为,山东的产业链条在逐渐升级,无论是淄博“全域电商”模式、潍坊“柔性制造”工坊,还是济南的农产品品牌化之路,都清晰地表明山东电商更侧重于提升“产业附加值”。与此同时,全社会数字素养的提升,也为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积蓄人才力量。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行业面临不少现实难题,应着力于差异化定位以避免恶性竞争,借助技术赋能降本增效,并通过品牌建设构筑长期竞争力,推动山东省电商生态走向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未来。

  【记者手记】

  《“屏”内见天地,“屏”外见众生》

  通过此次采风行,记者对山东电商生态有了另一种认知——山东电商的出圈,不在于诞生了某个超级主播或平台,而在于构建了“平台企业敢于创新、小微创客遍地开花、乡村田野充满希望”的良性循环系统。

  通过这则小小的屏幕,记者感受到“95后”宝妈直播间内1小时销量近2万元的喜悦、心存梦想的年轻人在方寸之间实现创业目标的艰辛、一副穿戴甲的“漂洋过海”……电商生态不仅是商业效率的极致追求,也为无数普通人提供了人生出彩的舞台,赋予了经济发展以人为本的温情。

  随着AI技术赋能、经济全球化和消费需求升级,电商生态必将走向更加专业化、细分化与价值化的未来。记者坚信,“屏”的那一端,连接的是更辽阔的田野,也是更广阔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