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进入了游园旺季,近日北京动物园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规范主播直播熊猫行为,以引导文明游园。主播们事先都在动物园进行了登记备案,直播时全都身着动物园统一发放的“直播”马甲,贴墙站在最外边,尽量减少直播对游客参观造成的影响。直播时讲述的内容必须客观准确,也不允许有带货行为。
网络时代,憨萌顽皮的大熊猫跻身“顶流”,在线上线下掀起一股追星潮,动物园里的大熊猫馆常常是人山人海,有关“花花”“萌兰”等萌宝的直播、视频更是刷爆朋友圈。一些网络主播也由此嗅到了商机,把国宝当成引流工具,长期一窝蜂占位开播不说,还动辄几个小时不挪窝,甚至在直播时肆意喧哗带货求打赏,严重影响其他游客的参观体验。
北京动物园熊猫馆。图源:北京动物园微信公众号
此番北京动物园出手规范直播乱象,首先是善待动物的必要之举。因为直播时闪烁的闪光灯、拍打玻璃、大声喧哗和嘈杂的声音,这些行为都会让“国宝们”产生压力,严重时会令熊猫们产生应激反应,导致免疫力下降,更容易生病。同时,更是对大家文明游园诉求的回应。不少购买了门票的游客认为,如今很多的直播霸占着机位,阻挡了视野,同时发出嘈杂的声响,影响了自己的游览体验。有网友发帖表示,“站在那里不动导致游客看不了熊猫,每次去看熊猫根本挤不到前排,旁边全是主播在拍。”
事实上,不止熊猫馆遭遇“流量劫”,如今凡是有热度、有人气的公共场所几乎都有主播扎堆。公共场所被当成了商业摄影棚,架起了“长枪短炮”,游客想拍拍照、看看景,连边都靠不过去。
景区的自媒体直播、录播活动,于线上的观众而言可能是个便利,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全天候的直播还能捕捉许多精彩的瞬间,弥补了不能到现场参观的遗憾,比如萌兰一字马等爆火的经典名场面,正是出自自媒体博主的镜头。但于线下的观众而言,丝毫不动弹的主播,等于占用了别人购票看熊猫的机会为自己换取商业利益。自媒体直播等行为看起来与普通的游客一样,都是进行参观游览,但他们进行的是一种目的性拍摄,获取流量利益,属于商业行为。如果景区放任不管,更多损害的是大众利益,如此一来,游客无法享受到平等、自由的参观环境,更难以获得优质的游玩体验。
对于景区里的这些直播行为,有些地方采取禁止的方法。去年12月中旬,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发布一则“温馨提示”,要求游客不能在园区内进行直播。上海迪士尼、北京环球影城和北京故宫等知名景点,均禁止个人直播。
不过大多数景区对当下流行的直播行为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自媒体博主的确在扩大公众与景区的联系上功不可没,并为其获取了流量关注。但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应该以大多数公众的利益为根本,而不是对少数人不合理的行为置之不理,当然也不一定是一禁了之。北京动物园对直播熊猫的管理方法,给其他景区这方面的管理提供了借鉴,在这基础上还可以拓展思路,例如景区增强官方自媒体传播的能力,开拓直播形式,既满足线上游客多元化的需求,也保障绝大多数游客的旅游参观品质。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