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万亿美元红利 零售业或分人工智能一杯羹
日前,咨询机构埃森哲在一个调研报告中预测:人工智能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预计到2035年,人工智能将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率上升1.6个百分点,创造额外增加7.1万亿美元的经济收入。
哪些行业能获得这7.1万亿美元的红利呢?埃森哲选择了30个行业,第一名为制造业,第二名是农林渔业,而第三名则是零售、物流业,比较意外地超过了之前人们期待较高的金融业。
“零售业会影响整个市场,影响各行各业,因为它是最广泛接触消费端的商业模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陈春花教授日前在一次发言中这样评价零售业。今年以来, 我国零售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物种诞生层出不穷、无人零售业态走向风口,传统零售业加快转型……古老的零售业正在快速迭代,这一次是互联网的速度吗?
未来零售两个路线之争
在这次零售业的升级中,对于未来的猜想有多种看法。
英特尔实验室关于零售业未来的报告指出,当下,顾客会在一天里,不同时间、使用不同的设备与品牌和产品进行交互,因此,依托智能互联计算优势,将网络运营商的特质与实体店的良好客户体验结合,无疑是增加用户忠诚度、提升购物体验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在深兰科技的创始人陈海波看来,未来零售,涉及两个路线:“电商企业认为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另一个看法则认为,零售业的未来是人工智能时代,互联网、大数据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
英特尔的观点反应了消费行为在变化,为了适应消费者多屏需求,应该有无缝零售的方案,而陈海波提出的两个路线可以“和解”,因为未来零售的两个方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并不矛盾:人工智能的基础是大数据,这是一个共识。
有关这一点可以回顾下62年前,当人工智能技术出现之初,并没有发展得很快,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全球人工智能的技术才趋于成熟,“今天的人工智能技术并不比那个阶段高明多少,到了最近两年,海量数据的产生,让机器学习的产业应用场景变得十分广阔。”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的李修全博士告诉媒体。
在李修全看来,近一百年的信息技术分为三个阶段: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目前,数字化红利已基本消失,全球个人电脑(PC)销量呈下降趋势;网络化还在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在向各个行业渗透;智能化则刚刚起步,这个阶段包含了前两个阶段的科技成果,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代表性技术。”
零售业走向人工智能
回头来看埃森哲的报告,其中预测:中国是人工智能浪潮中获利最大的国家——将超越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其它新兴经济体。同时,也有专家认为,中国具有发展人工智能的三个基础:海量数据、需求和人才。
先来看中国社会对人工智能的需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起始于消费端,在消费升级背景下,不断催生出个性化、优质化的需求,反向向生产端提出要求,这将导致生产的智能化能力提到一定高度。不算上中国的出口,仅仅满足国内13亿人口的消费市场,就已经能够快速让制造业将人工智能与产业升级结合起来。
二是对于或大或小的中国企业来说,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踌躇已久,“中国社会的资本红利和人口红利已经到期,传统技术的发展受限重重,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一条必须踏上的征途,而这股日渐磅礴的力量势必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展提供新的动能。”陈笑冰分析。
再来分析中国社会目前的关于人工智能人才储备状况。人民日报日前的一篇文章描述: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在全球人工智能相关学术会议上担任主席;而美国白宫的报告也指出,中国在深度学习(AI一个分支)领域发表的论文数已经超过美国;另外,人工智能的核心是算法,算法的基础是数学,中国2017年的人工智能论文发表数已经超越美国。普华永道的统计显示,中国近两年关于人工智能专利的数量呈现200%的增长。
最后再来看看大数据,它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基础,而中国社会具备海量数据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打下基础。IBM Watson和云平台业务全球高级副总裁David Kenny在今年的一次采访中引用了这个例子:“目前在1秒中,全世界就共同发送了250万封的邮件,每15分钟,我们就可以在全世界创造23亿个地理位置的天气预测数据。”
整个中国的社会数据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增长,这印证了阿里云的王坚博士几年前的预测:未来社会无时不在“在线化”,而在线的结果便是产生出更多的大数据。零售业也带来了数据,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也带来了新的数据,这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如果我们看一下如今的零售业,会发现差不多有3/4的客户都觉得现在有了数据之后,他们的需求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IBM尤其关注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因为中国正在主导这一趋势。”David Kenny说道。资料显示,从2015年开始,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它占全世界8%的零售额,而且中国零售业的发展速度还在不断增加。
AI改变零售才刚刚开始
记者今年早些时候采访见福便利店的董事长张利时,他提及一个观点: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帮助实体店面清晰地识别用户,而且这种信息还免去了人为搜集,有侵犯隐私的嫌疑。现在实体店面的最大痛点就是客户识别,但解决方案比较繁琐:关注公众号、填单子办会员卡,这些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用户的隐私。
见福便利店的方案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非浸入式客户体系”,把每个店面使用低频的摄像头利用起来,加上人脸识别技术来识别到店用户,“当用户有一天到店消费时,会忽然获得第十次免单,这是对他的优惠”,张利说道,“上传到后台的人脸信息,变为一段段串码,这些串码又不会还原为图像,进店的人大可不必担心自己的相片会外传。”
而谈到人工智能改变零售业还不得不提及Amazon Go。它首次用黑科技将未来超市的形态清晰地展现出来,这些技术包括人脸识别、摄像头、压力、红外线、体积传感器等技术来感知客户的购物过程。这一做法无疑给了苦苦探索的中国零售业以灵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中国今年无人零售业态爆发。
但面对如今市面上出现的许多无人零售业态,深兰科技的陈海波认为:他们都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项目,他进行了总结,并逐一点评:
第一,物联网流派。RFID射频标签贴贴贴,前台没有人,后台却增加了人。
第二,互联网流派。手机扫扫扫,本来去商店拿着钱可以买,现在不带手机好像什么事儿都不能做,扫码才能进门,自己靠信用扫码结算,我们觉得这个也不是消费者想要的。
第三,物联网和互联网流派的结合。比如说淘咖啡,把普通实体店三四步购物流程扩大到十几步,是不是消费者喜欢的值得商榷。
第四,人工智能流派。“未来店铺应该是活的,有自己的大脑,可以基于对用户、商品、需求、习惯的精准识别和分析完成零售。”
无人形态的火爆背后的原因,或许是中国的线下零售产业正迫切需求类似于人工智能这样的新型科技来拯救日趋减少的人流和日趋高企的成本,也有越来越多的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正致力于人工智能改变零售。Gartner预测印证了这点:到了2020年,85%的消费者与零售的交互将由人工智能来解决。
未来不远,未来已来!(来源:联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