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 京东隔空打嘴仗,“双十一”的数据真实吗?
11日中午,阿里巴巴集团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在直播中称,“不得不承认京东数学很好……只要京东自己愿意,可以把一年的下单金额都算成‘双11’跨年大活动的下单总额。”当天下午,京东集团CMO徐雷作出回应,“为啥你家可以提前预售20多天开卖然后算一天销售额,我家不能正常开门做买卖只算11天购物季销售额,这不是数学问题,这是逻辑学问题。”
天猫与京东的销售数据统计到底是数学问题还是逻辑学问题?微博上已有上万名网友对此展开评论……
数学问题与逻辑学问题
11日中午,王帅在千牛直播现场被主持人问及如何看待“京东‘双11’期间11天累计下单金额达1000亿元”时,表明阿里巴巴是一家数学很差的公司,“我觉得京东是一家数学很好的公司,你看京东的整个报表、财报和公布的数据,我记得好像已经修改了7次口径了。刘强东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全年加起来算成‘双11’的全年跨年活动都可以……(京东)超越天猫很容易,找一个好会计不就行了吗?”
公开统计显示,从11月1日0点至11月11日7:46:58,京东下单金额累计达1000亿,共耗时10天零8小时;11日9:00:04,天猫“双11”成交金额达1000亿,用时约9小时。
面对“数学”不好的说法,京东集团CMO徐雷当天下午发朋友圈,“搞不明白,为啥你家可以提前预售20多天开卖,然后算一天销售额,我家不能正常开门做买卖只算11天购物季销售额,这不是数学问题,这是逻辑学问题,你有本事让商家20多天开门不做买卖,我只有本事11天好好做买卖。”徐雷此话疑似指“双11”来临之前,天猫已提前20多天开始进行的预售,也都被算进了天猫“双11”的销售额中。
截至11月11日24时,2017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全天成交额达1682亿元,京东“双11”全球好物节(11月1日-12日)累计下单金额超1371亿元。
12日中午,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日主要电商企业全天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8.5亿件,阿里巴巴数据显示,全天物流订单为8.12亿笔。有网友据此制作了名为《一张图看懂2017“双11”真相》的饼状图和柱状图,图中京东等其他平台仅有0.38亿订单,并在底部标注“天猫‘双11’全天的物流订单数是京东等所有平台总和的21倍”。
京东数据统计口径曾遭质疑
12日下午,王帅的助理张先生透露,王帅在直播中提到的“修改了7次统计口径”并不是特指“双11”活动,也包括近年来的其他促销。今年6月,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所所长匡贤明曾提出质疑,他认为通过对京东财报披露数据的口径对比和分析,京东618披露的数据含有大量水分。京东618促销活动以1日至18日共18天计算,且使用“下单金额”(包含下单未付款即未实际成交部分)概念,有助于拉高最终数据。
京东使用的“下单金额”也被称为“行业口径”,2016年的京东财报指明,“行业口径”下的GMV(即商品交易总额)指所有在京东商城上下单的订单总额,无论该笔订单下的商品是否最终付款、发货或者已经退货。即“行业口径”下的GMV未剔除未最终付款的交易额、未发货交易额、退货交易额等。
2016年的财报中,京东全年实际付款金额为4202亿元,但“行业口径”高达9392亿元,引发质疑。
12日,京东一工作人员证实,此次“双11”公布的“下单金额”即“行业口径”,确实未剔除未付款及退款订单金额。他认为,下单金额是真实的交易金额。之所以不单独统计“双11”单日成交额,是由于京东全球好物节整个促销季为11月1日至12日,应该整体统计,“这期间很多商品符合保价政策,消费者可以提前购买使用,不必等到‘双11’那天,如果发现后期价格下降,消费者可以得到差价补偿。”
退货率等都将影响真实数据
上述张先生则认为,如果比较统计数据口径的宽严,阿里巴巴的数据统计口径明显更严格。但这在微博评论中也遭到了网友质疑。“天猫大部分商品(比如iPhone)进了11月根本就不卖,全都是定金预售。”“这次并不好退款,卖的时候各种计算,很多红包、满减、各种折扣和跨店满减,退货的时候很容易越退越贵。”有人希望“再过几天公布一下退款金额”。
近年来,阿里巴巴和京东都没有正式公布过促销季后的退货率。2015年,本报报道过快递员感觉到退货率上升,平均送10个快件就有3个要退货,高于2014年。当年,阿里巴巴否认了网传63%的退货率。
网友评论中,认为影响“双11”数据的除了刷单,还有变相刷单,变相刷单是真实的交易,但涉及收货后的退款而不退货,抢免单就是常见的促销手段。今年“双11”,记者参与了某品牌面膜的免费送活动,活动时支付90元货款,该面膜显示月销量18万。12日下午,收到了两条商家发送的退款短信,“为方便起见我们以订单退款方式返还,只要申请全额退款即可,面膜照样送。”假设18万顾客中有一半参与了免单活动,那么“双11”当天就创造了810万元的成交额。目前,该商品链接已失效。
对于阿里巴巴和京东关于“数学和逻辑学”的争议,1万多条评论中,对双方的支持几乎各占一半,他们大多是基于购物体验和售后服务成为其中一方的拥趸者。 (济南时报 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