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双11” 剁手党,送你份防坑指南!
又是一年“双11”,许多人已准备开启“买买买”模式。与往年主要靠拼手气、拼网速的玩法不同,今年商家促销活动的规则更加复杂:预售、定金膨胀金、满减红包、返现券……
“剁手党”们要想买到物美价廉、心仪已久的产品,还要拼智力。不做足功课,很难获得较大幅度的优惠。网友纷纷吐糟:“没有‘奥数’功底已不敢应战”。
线上预售花样多
预售商品必须单独购买
所谓“预售”,指的是提前缴纳定金,销售当天可以获得最低价格。消费者发现,同一品牌下会有不同的活动会场,参与不同活动的预售商品,放入购物车后就会被生成不同的订单,导致很难凑够所需要的满减金额。想要得到优惠,就要买一些并不需要的东西来“凑单”,实际上并未省钱。很多网友表示,最“坑”的促销活动是预售“满599元减100元券”,需支付9.9元购买。“看主页上宣传支付尾款可用优惠券,于是预售款按规则凑到了满减100元,然后咨询客服被告知这个优惠券只支持‘单笔且同色同尺寸同款式’满599元……”
此外,商家并未在售券页面写明优惠券的具体使用规则,却直接标明“不支持退货退款”“买家若误删优惠券,本店均不做任何赔付处理”等内容。有些商家规定前300件定金翻3倍,如定金25元当作75元使用。有消费者质疑称,购买25元定金,但并不确定这笔定金能让自己获得多少实惠。如果“双11”参加活动的产品不是心仪的东西,或优惠力度不如预期,那只能放弃购买,定金打水漂。
消费者有点晕
数学不够好难买便宜货
记者注意到,淘宝官方出品的“双11”攻略里,从10月20日—11月11日期间,各种名目的活动就有14种。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双11”,更加考验买家手速和“脑洞开放度”。
“剁手族”练女士专门买了新手机,来抢预售优惠礼包。“以往‘双11’都只是定金翻番,但今年,在指定时间内前多少名,定金甚至可以膨胀9倍,想要优惠,还得要抢。”
以京东为例,不同时期还有不同的主题购,且多以10-30元定金为主,成1.5-3倍翻倍。定金是10月20日0点“双11”预售开始时付,尾款是“双11”当天1点开始付,个别店家会在某一天(大多是预售开售前几天)有定金免单活动,先付收货后返还。
不少“剁手族”犯蒙吐槽:数学学不好、脑洞不够大,今年“双11”真不知怎么玩了。有网友发帖称,光是“购物津贴”就有叠加顺序:大促价(促销价)→单品级优惠→店铺级优惠→优惠券→购物津贴→红包等,这些看着相似实则大有不同的名词,就能把人绕昏了头。
特别是纷乱复杂的红包种类和使用规则,使得消费者感觉简单的算术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想要货比三家,没有点奥数功底都无从下手。
●消费提醒
擦亮眼避开这五个坑
国家发改委曾发布《2016年“双11”网购节综合信用评价报告》,其中表示:2016年受理涉及“双11”网购节的投诉案件中,促销优惠不实是消费者投诉最为集中的问题,占比62%,主要包括优惠条件限制多、优惠承诺不兑现、保价承诺不保价等。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曹磊主任向记者梳理了“双11”五大“网络消费坑”,为大家作了提醒和建议。
1.线上线下同款商品质量不一样
【提醒】“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仔细看会发现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购买时要注意。“电商专供”商品大致有三种情形:一是“电商专供”商品外观编码与实体店商品完全相同;二是“电商专供”商品外观编码与实体店商品仅有细微区别,内置部件或产品的原料等也有细微不同;三是“电商专供”商品在网店展示的广告图片,与实体店陈列商品一模一样,商品的外观编码与实体店商品的区别在广告图片上有所显示,并且网店销售页面或商品显著位置也标明了“电商专供”。
2.消费者下单易退款难
【提醒】下单前仔细查看商品的介绍,并保留下单凭证(订单截图、与卖家沟通时的聊天凭证等);遇到退换货的提前与商家商议运费事宜,并进行截图等信息保存,同时保存好寄递快递单;遇到商家不守承诺或售假,向平台和相关监管部门举报维权。
3.赠品不能享受常规售后服务
【提醒】下单前,请于商家宣传页面进行截图保留,以防商家耍赖不发赠品;法律已明确规定赠品也要保修。赠品通常都没有发票,所以质保卡就成赠品保修时的唯一凭证。消费者在购物时,一定要让商家在质保卡上加盖公章。
4.先涨后打折成“潜规则”
【提醒】一般网络商家都会把一年中商品的最低价放在“双11”当天,吸引消费者剁手。而为制造低价,先涨价后降价已成为电商行业“潜规则”。比如,某款女装平时的网络售价为200元,标示原价为300元,在“双11”前商家突然将原价标示为390元,活动为打五折,实际销售价格为195元,比平常售价只低5元。面对商家促销,消费者需保持清醒,货比三家,对于心仪的商品,关注平时销售价格,与“双11”价格进行对比,是否存在真正实惠;对先涨后打折的行为可向平台和监管部门举报。
5.各种中奖、退款、秒杀诈骗
【提醒】“双11”等电商大促期间往往是网络诈骗活跃期,各类诈骗如钓鱼木马、中奖诈骗、退款诈骗、货到付款诈骗、秒杀诈骗等让消费者防不胜防。电商大促期间的各类陷阱归根于信息泄露和消费者贪小心理。消费者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以防落入陷阱;保护自身的信息安全,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重要信息。对于货到付款的,要先验货再付款。(综合央视新闻、《北京青年报》、《扬子晚报》等报道)
- 上一篇:谁是天猫双11最受欢迎的女装品牌?
- 下一篇:双11要来到,防坑大全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