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0531-51702706

首页 > 电商资讯 > 行业动态 >

4.0很近!政府搭桥,中德企业"零距离"接触

  “济南和德国的距离,在空间上很远,但实际上我们又离得很近。”济南市投资促进局局长张军如是说。近年来,济南主动对接德国工业4.0,通过互设办公室、孵化器等方式,拉近了济南和德国之间的距离,为“请进来”和“走出去”搭建平台,架起桥梁。济南和德国的企业零距离接触已经不再是一件难事。

 

  打造工业小镇

  吸引德国企业落户

  前两天,在第三届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大会开幕式后,济南高新区中欧产业园发展中心副主任刘红文感慨万千,在朋友圈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2001—2004年在德国奥格斯堡读书期间,牵线济南市与奥格斯堡市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奥格斯堡市的MAN入资中国重汽,有了一批为MAN重汽配套的德国企业,德国已成为济南除香港之外最大的外资来源地。”短短几句话不仅概括了他本人的留学工作经历,也展现了一段济南与德合作的历程。济南与德合作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近几年不论从接触的深度还是广度上,都上了一个台阶。

  济南人热情、实在,在国内已经成为共识,但对于很多德国人来说,济南还仅仅是中国众多地名中的一个。想让德国人来济南做生意,首先要让他们了解济南,信任济南的企业。“我们连续三年举办中德中小企业论坛也正是出于这个目的。”高新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高术仁说。

  “成为朋友是合作的基础”,这次交流大会上,济南杰迪机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传茂请来了7位德国朋友,“除了向他们介绍我们的产品,还会把济南周边的投资环境介绍给他们。”更重要的是,双方又有了一次彼此熟悉了解的机会,“我去德国他们会热情地招待我们,来到济南我们同样也会让他们感受济南人的好客,一来二去,感情基础建立起来,他们如果想和中国企业合作,首先就会想到我们。”

  济南易恒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志忠就已经尝到了这些交流平台带来的甜头。他们的企业去年第一次参加这一交流会,也是从去年开始和德国企业进行接触,今年推介会集中签约的21个项目里,就有一个属于他们。“上一届大会我们还只是个听众,今年就已经变成了参与者。”

  了解只是第一步,想要引得“金凤凰”,就要先栽下“梧桐树”,济南市深谙这个道理,要引进“德国制造”,必须打造高端载体。位于孙村片区的德国工业小镇就是为吸引德国制造打造的重要载体。“小镇是按照德国工业4.0标准建设的,符合德国企业要求的高标厂房及配套设施,是符合欧美生态的创客空间和孵化器。”高新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中心规划发展部部长赵巍介绍。

  截至目前,已经有费斯托、马勒贝洱、SKF、威伯科、曼胡默尔等外资知名企业入驻小镇。在这片4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经形成交通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制造、新能源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四大产业集群,使得“中国制造2025”的济南版与德国工业4.0实现了“无缝对接”。

  在济南临港经济区,近年来也吸引了德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实现了规模化的片区发展,引进了德国博世汽车转向系统济南有限公司、德国福士汽车零部件济南有限公司、德国大陆汽车电子济南有限公司、德国海乐食品济南有限公司等数十家高附加值的外资企业。

  政府在海外设办公室

  服务企业走出去

  在济南等待德国企业上门,还是稍显被动,济南还要通过走出去,获得主动权。

  “到国外开公司或者建研发中心,需要租房子,需要对当地法律法规等十分了解,这对于一家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一个难题。”王志忠说。现在,这一难题由政府来解决。2016年9月13日-22日,济南市代表团访问欧洲期间,在德国斯图加特市启动了中德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中心。这是济南市鼓励创新型企业“走出去”,与德国等欧洲发达国家企业开展合作的一个重要时刻。这也是济南继济南-德累斯顿产业合作办公室、济南-芬兰万达产业合作办公室后,在欧洲设立的第三个海外合作机构。

  在孵化器建立伊始,山东山大华天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超英就很感兴趣,借着去德国洽谈的机会,他把孵化器的相关情况了解得清清楚楚。“那里有十几个办公室,有对德合作意愿的济南企业可以免费入驻,门槛也比较低。”据了解,按照孵化管理程序规定,在免费的同时,创新中心配备的专业咨询管理人员还会负责帮助济南企业在德国及欧洲寻找当地对口企业,促成合作,并帮助联系在德国发展所需的法律、税务咨询等业务。

  “有了这样一个政府出面背书的创新中心,济南的企业在和德国企业进行深化合作时投资回报率会非常高,这点是中小企业自己去单打独斗所办不到的。”这是济南固得电子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董珂的切身体会,他们的企业首批入驻济南设立在斯图加特的中德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中心。“在德国,政府给了很多的关怀,在企业有困难的时候,济南市政府也会派工作人员为我们提供帮助。”初到德国寻找合作时,李传茂也感受到了政府给予的支持。

  在海外的这些平台,一方面可以帮助济南企业拓展市场,寻找海外技术及经贸合作伙伴,为企业“走出去”搭建载体平台,另一方面也为德国企业进入中国提供服务和帮助。

  在政府的支持下,企业单独走向德国也更加有底气。部分企业利用自己的产业集聚优势,走出了一条对德合作的路子。“济南市从事激光产业的企业很多,有一定的聚集效应,这对我们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济南邦德激光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田超介绍,凭着这种产业优势,他们主动走出去,针对德国市场的开发,走代理商和互联网推广相结合的路子,成为一家集激光设备产、销、研于一体的激光产业领导品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田超也感受到了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我们去德国参加激光切割展会,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这也降低了我们一部分成本。”田超说。

  好口碑建立起来

  对德合作或集中爆发

  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现在的济南已经慢慢被不少德国客商熟悉。“这次我的客人都说感受到中国发展快,济南的发展环境也很好,有一些制作曲轴、螺丝等配件的企业,都想到济南来投资发展。”作为和德国直接接触的企业家,李传茂对于近年来德国企业对济南态度的变化感受明显。

  这种变化也直接表现在了双方的合作成果上。在去年中德中小企业交流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时任济南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的耿建新介绍,德国是除香港外济南最大的外资来源地,特别是那些世界500强知名企业中,德国对济南的投资也是最多的。

  在这样的光环下,很多人却觉得在济的德国企业数量并不多。的确,从26家到40多家,这样的数字并不足以在感官上让人惊艳,但是,参与到合作交流中的人却感受到一种氛围在酝酿。

  “德国的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居多,大约占到80%以上,其中家族企业又占到了80%。家族企业讲究的是口碑,口口相传,而这需要时间来积累。”杨超英有这样的体会,济南和德国的合作刚刚开始,济南的企业也才走进德国人的视野,还需要时间的积累。“一旦这样的积累完成之后,带来的将是爆发式的增长。”说到这儿,杨超英举了个通俗的例子:“一个村里哪个地方的媳妇多,往往会有一个集中,这就是口口相传的示范效应。”

  这样的口碑积累,除了政府间的官方交流以外,还需要民间的自发交流。“德国的中小企业很多,有很多的隐形冠军,他们有些企业就三四个人、四五个人干,却能造出世界上最好的小设备,但是现在我们很难和他们建立合作。随着交流的深入,政府搭桥,大的氛围、环境搭建起来之后,这样的民间沟通合作会多起来。”李传茂说,他在和德国朋友交流时发现,济南在德国人心中的形象已经逐渐建立起来。

  “德国是一个很重视口碑的国家,这一点和我们山东有很大的相似性,德国人也很愿意接受山东人的齐鲁文化,这一点虽然超出了制造业的范畴,但对制造业的发展影响深远。”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也有类似的看法,“过去我们的经济发展是国有企业打头,将来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随着胶济铁路沿线产业的布局,济南的中小企业一定会走出去。在中国制造2025对接德国工业4.0的大背景下,我们山东的发展将来一个亮点可能就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崛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雅菲 见习记者 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