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台互联网医疗医保支付政策 距首诊报销还有多远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在发布会上介绍,国家医保局已明确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机构为参保人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线上复诊服务纳入医保基金的支付范围,诊疗费和药费医保的负担部分可以实现在线直接结算。参保人如同在实体医疗机构就诊一样,刷卡结算,只负担自付部分。
“如果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就医需求让互联网医疗迎来第二个春天,那么医保支付政策的落地,将会让互联网医疗加速发展。”医保专家杨华磊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说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多家公立医院上线互联网医院,非急症病患、慢性病患者可以在线上就诊取药。
各地医保局也已经开展相关探索。据了解,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的部分医疗机构已实现医保患者在家问诊、线上支付、药品配送到家等服务;天津、黑龙江等地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机构纳入协议管理范围;辽宁等多个省份全面推广了医保的电子凭证;山东、福建等地实现了处方开药事前提醒、事中审核、事后监管一体化。
熊先军表示,目前全国各省(区、市)都已经出台了“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的类别主要涉及到互联网的复诊、远程会诊、远程监测等。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互联网医疗行为均能通过医保支付。除复诊患者外,互联网医疗首诊何时能纳入医保,成为业内关注的重点。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到,在卫生健康领域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和预约分诊制。该文件曾引发对互联网医疗首诊纳入医保的猜测,但2020年11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医保协议管理、医保报销支付范围、“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等予以明确,其中并不包括互联网医疗首诊。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曾明确,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全国多地公立医院建设的互联网医院,其诊疗服务也是以复诊及远程医疗为主。
“对于互联网医疗首诊纳入医保,还需要仔细考量、谨慎推进。”杨华磊告诉记者,尽管互联网医疗已经发展数年,但当前互联网医疗市场各方发展良莠不齐。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平台不仅有公立医院设立互联网医院,还包括了大量市场化的私立互联网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首诊情况较为复杂。杨华磊认为,要在保障医保基金使用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地、有限制地推进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
中国商报 李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