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区变相亲角 90后为何偏爱基金理财
2021年的第一个月,#2020年基金年度成绩单#、#白酒基金#、#易方达基金#等话题陆续登上微博热搜榜。据不完全统计,短短31天内,基金相关的话题至少有12天登上了热搜榜。
与此同时,基金也衍生了新的社交功能。在支付宝基金讨论区里不少人发布征婚帖,讨论区俨然变成了90后的相亲角。有人表示,在讨论区“可以匹配到和自己财商相似的人”;也有人打趣,“找个对象一起被割(韭菜)”。

有“基民”(基金持有人)在讨论区发帖求偶

不少人表示自己是90后
据统计,2020年公募基金发行总规模近3万亿元,创下新纪录。截至2021年2月17日,今年新基金发行总规模已跨越7000亿元关口,相当于去年全年新基金规模的22%。就在春节后首周,至少有18只基金进入募集期,这些新基金类型主要以偏股混合型基金、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为主。
在基金发行规模不断破新高的同时,不少90后“跑步入场”。2020年7月26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联合蚂蚁集团研究院,共同发布第二季度中国家庭财富指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新增“基民”中,90后占到了一半以上。
1994年出生的孟女士在2021年初成为了新“基民”。“身边人都在买基金,微博热搜上也全是。”最终,孟女士在男朋友和同事的推荐下,投入2500元买了四只基金。“买着很方便,但自己不太懂,先小本投入试试水”。
同样是90后的朱先生则表示,自己买基金一年多了,截至目前已经收益1.5万元。他表示,自己不止在支付宝买基金,还在基金类App上购买基金并学习相关理财知识。他表示,由于自己目前尚不考虑买房,所以十分注重理财收益,并认为“钱只要没生钱,就是贬值”。
更多90后成为新“基民”反映了目前年轻人对理财的重视,个人财富规划更加明晰,但也不排除“想赚快钱”的人入场。95后的小琳表示,自己现在“不想搞对象,只想搞钱”。
部分专业人士认为,很多新“基民”缺乏独立判断能力,一味追逐白酒、消费以及新能源等重仓高热度行业的“爆款基金”,更依赖于朋友或者网络大V的推荐来买入,存在不小问题。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曾调研发现,90后、95后的年轻人对活期和短线产品更偏爱。同时,在风险承担能力上,年轻人整体亏损承受能力也较弱,44%的95后和39%的90后只能接受本金5%以内的亏损。
但是既想搞快钱,又不想输钱,这在基金圈来说本身就是矛盾。蚂蚁财富在2020年1月发布的《权益类基金个人投资者调研白皮书》显示,基金投资者的实际盈亏与基金的平均持有时间呈正相关:持有基金五年以上,盈利概率超过80%;持有基金半年以内,盈利的概率低于50%。
而对于支付宝变相亲平台一事,支付宝日前也在官微上回应称,理财和相亲一样,需要保持头脑冷静,学会识别风险,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耐心持有。
中国商网 艾玛
- 上一篇:快递企业全面复工 北京快递业务量加速回升
- 下一篇: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迈入快速成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