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努力 帮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
针对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时遇到的种种“痛点”“难点”,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提出了20条举措和要求。旨在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融入智慧社会。
为了让更多老年人了解掌握智能手机的操作方法,跨越“数字鸿沟”,乐享便捷生活,近日,沈阳市某社区开设智能手机课堂,帮助老年人掌握智能技术,让老年人和青年人一样享受智慧生活。CNSPHOTO提供
探索: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针对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方案提出了20条具体举措要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4亿,占总人口的18.1%。方案提出,要在政策引导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有效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让广大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
为此,方案还提出了三年工作目标。到今年年底前,集中力量推动各项传统服务兜底保障到位,抓紧出台实施一批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最迫切问题的有效措施,切实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到2021年年底前,围绕老年人高频服务事项,推动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更加普遍,传统服务方式更加完善。到2022年年底前,使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便捷性不断提高,线上线下服务更加高效协同,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针对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方案提出了20条具体举措要求。
疫情期间,不少老年人使用健康码遇到困难,为此,方案提出各地不得将健康码作为人员通行的唯一凭证,对老年人等群体可采取凭有效身份证件登记、持纸质证明通行、出示“通信行程卡”作为辅助行程证明等替代措施。
为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要优化老年人打车出行服务、便利老年人乘坐公共交通、提高客运场站人工服务质量。
此外,为便利老年人日常就医,要提供多渠道挂号等就诊服务、优化老年人网上办理就医服务、完善老年人日常健康管理服务。在老年人日常消费方面,要保留传统金融服务方式、提升网络消费便利化水平。为便利老年人办事服务,还要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设置必要的线下办事渠道。
方案还特别提出,要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应用更加便利,包括扩大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供给、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电信服务、加强应用培训和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
举措:多部门提出解决方案
看病就医是老年人最关注的问题,下一步将畅通家人、亲友或者家庭签约医生为老年患者代为挂号渠道,方便老年人看病。
值得注意的是,在提出目标的同时,方案对每项重点任务都明确了落实主体,涉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多个国家部门以及各个地方政府。目前,各部门针对相关领域都提出了解决方案。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表示,针对现在出现的歧视、排斥使用现金等情况,将全面开展拒收现金集中整治和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对利用不正当竞争手段造成商家拒收银行卡等歧视性支付行为、给老年人消费带来不便的市场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将开展查实处置工作,督促其落实整改。同时,还将组织有关金融机构改进服务,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运用一些移动设备提供主动上门或远程办理金融业务。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蔡团结表示,下一步将优化健康码的查验措施,保障老年人无健康码也能出行。一旦疫情升级以后,如有升级后的管控需求,确需查验健康码的时候应当保留人工服务。交通运输部要求各地保持巡游出租汽车扬召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电话预约或者即时叫车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进老年人直接凭身份证、老年卡、社保卡等证件乘坐城市公共交通。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负责人隋静表示,计划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行动,重点推动与老年人、残疾人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站、手机App的适老化改造,同时也鼓励相关企业在智能设备上提供“老年模式”“长辈模式”等,使老年人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和服务。
看病就医是老年人最关注的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表示,将畅通家人、亲友或者家庭签约医生为老年患者代为挂号渠道,现场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检查结果等服务要保留人工服务窗口。同时,还要配备导医、志愿者、社工等现场为老年人服务。
展望: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让智能技术发展与老龄化发展相协调,这是一项长期任务。
随着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提高了服务效率和便利程度。但与此同时,因为不会用智能手机、不懂移动支付等原因,使得很多老年人不能顺利搭上智能技术的便车,技术的进步不知不觉形成了生活中的门槛。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线上服务快速发展,使得这一问题进一步凸显。方案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人口发展处处长王谈凌表示,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让智能技术发展与老龄化发展相协调,这是一项长期任务。
业内人士认为,落实好方案,一方面要使智能化发展适应老年人;另一方面要改进传统服务方式,做到“两条腿走路”。要把促进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作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重点,把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相关工作纳入建设老年友好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老年宜居环境等统筹推进。同时,针对“不会用”等问题,要发动社区、公益组织、老年大学等机构举办知识讲座和指导培训,提高老年人智能终端操作及数字信息获取能力。“让老年人共享智慧社会便利,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和自觉行动,形成从政府到企业、从社会到家庭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王谈凌说。
中国商报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