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增长3倍 阿里国际零售今年经历有点多
【亿邦动力网讯】5月20日消息,日前,阿里巴巴集团公布了2017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及2017年全年业绩(注:阿里财年与自然年不同步,从每年的4月1日开始,至第二年的3月31日结束。)。
财报显示,跟出口零售电商相关的国际零售业务收入为10.66亿美金(折合73.36亿元),相比2016年22.04亿元同比增长233%。而截止2017年3月31日上季度国际零售业务营收为3.53亿美金(折合24.2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5.9亿元同比增长312%,比2016财年的总营收还要多。
(2017财年第四季度国际零售数据)
(2017财年国际零售数据)
此外,该财报也透露,在2017财年,阿里出口电商平台速卖通和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合起来的年活跃买家数量已经高达8300万人。目前,速卖通已经拥有包括俄罗斯、西班牙和法国在内6个外语站点。
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中,针对2017财年财报,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指出,国际业务是公司未来5-10年计划发展的核心业务,而自从去年四月公司投资Lazada以来,他们的增长就一直不错,再加上公司在这一地区已有的速卖通跨境出口业务,商品交易额增长表现非常不错。
“但是公司国际业务的发展还处于初期,希望用“中国引擎”驱动其他市场的增长,中国制造非常有名,本地品牌也非常多,阿里的平台上就有很多原始制造商和零售商,他们希望借助阿里进入新市场,这就让阿里具备了非常独特的价值定位和市场定位。”张勇如此说道。
当然,但看数字,也许并不能探究出阿里营收3倍增长但奥秘。为此,亿邦动力网整理了阿里国际零售部分重心模块的大事回顾,希望借此还原阿里国际业务在2017财年的状况。
速卖通:变得越来越“天猫”了
对于阿里出口电商平台速卖通而言,去年最大的变化要算是全平台开始从C2C转型为类似天猫的B2C模式并实现平台全产品商标化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速卖通主要部署了以下5步:
1.资源倾斜
继去年4月宣布要实现全平台产品商标化后,所有速卖通大型活动开始只允许有品牌的商家参与,平台主推在中国甚至全世界有品牌商标注册的商家。
对于有品牌的商家,速卖通也进行了政策倾斜:消费者在搜索品牌关键词的时候会有店铺直达通道,所有流量中优先推荐-帮助保护品牌知识产权,维护品牌内容等等。
2.上线支持产品
在宣布商标化的新政后,速卖通开始上线各种产品来支持现有商户转型品牌卖家或在平台中突出产品的品牌效应。
去年4月,速卖通正式上线阿里旗下知识产权产品——“创新保”,该新产品主要给平台卖家提供一站式国内、国际商标注册指导服务。
去年5月,速卖通正式上线品牌属性必填功能,让卖家在上架产品前明确该产品是否为品牌。
去年11月,速卖通发布品牌故事产品,希望卖家通过品牌故事来塑造品牌的“灵魂”。
3.规定上线产品实现商标化
在去年4月颁布的规则中,速卖通已明确包括服饰配饰、珠宝饰品、手表等多个类目产品在去年6月30日开始不能发布无商标产品,而到了今年1月1日,速卖通则明确规定平台所有类目新发产品的“品牌属性”必须选择商标。从“上架”这一流程来控制无商标产品的进入。
除此之外,速卖通还积极引入品牌产品进入平台。在今年4月,速卖通正式向超过2000家已经具备走向海外市场条件的天猫商家发出入驻定向邀约,为商家提供翻译、选品参考等多项全球销售工具和服务,并与菜鸟一起为商家提供跨境物流解决方案。
4.部分类目实现商标化
其实,在宣布今年3月启动产品“品牌属性”必须选择商标事项前,速卖通就开始通过提高一些类目的门槛来推进部分类目商标化。
去年12月,速卖通发布2017年假发行业招商公告,明确表示今年速卖通将对假发行业招商实行审核及许可制,只有符合平台资质审核及许可的商家才有权限经营及发布假发产品。其中,平台商标资质申请成了必要条件。
5.对部分类目实施封闭管理
今年2月,速卖通宣布对移动电源类目品牌进行封闭管理,在添加商标、商标资质认证以及在售商标属性三个方面对该类目产品进行管理。
其后,就在本月17日,速卖通就连续发布三则公告称,平台将对手机数据线、婚纱礼服和鞋行业3个类目实行品牌封闭邀约管理规则。速卖通方面表示, 实施品牌封闭管理规则主要是为了优化本行业市场、提升买家购物体验和增强消费者购买商品信心。
当然,让平台大部分产品实现品牌化只是速卖通今年的其中一个目标,为了配合品牌化打法,速卖通也在不断的提高商户产品质量和商户使用的服务的要求,从而完成更彻底的转型。
Lazada:共享阿里生态 引入中国大牌
在去年4月,阿里花了10亿美金获得东南亚电商Lazada的控制权。而从数据上看这单收购的价值是非常高的。
在去年8月,阿里巴巴公布的2017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为阿里收购Lazada后首次把该业务纳入到国际零售业务中进行财务统计。目前,阿里财报中国际零售业务包含了速卖通和Lazada两项业务。
该财报显示,阿里在前一季度来自国际零售业务的营收达1.68亿美金,占总营收的4%,跟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3%。而在前一季度阿里国际零售业务在阿里营收占比仅占2%,而在这季度加入Lazada后,该数字翻倍,变为4%。
而在进入阿里生态圈后,Lazada也不断做出与阿里融合的尝试。其中包括了商户、金融和物流三大融合。
1.商户融合
在去年5月阿里巴巴财报会议中,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张勇明确指出阿里将利用自身中国零售平台的商户优势,帮助国内零售商家登陆Lazada平台,向东南亚消费者售卖产品。
而该商户融合计划在今年更为激进。在今年3月,《彭博新闻社》报道指出阿里巴巴首次与Lazada集团携手,直接提供淘宝网上的部分产品给新加坡的消费者。
Lazada新加坡总裁Alexis Lanternier表示,Lazada将开设新的专有网站,直接连接阿里巴巴最大的网络销售平台。在现有的500万件商品的基础上,新网站初期将先增加40万件淘宝商品。
除此之外在今年1月,Lazada马来西亚站还正式推出“东方馆”, 目前,入驻Lazada马来西亚站的中国品牌包括:华为手机、森马服饰、骆驼服饰、QCY蓝牙耳机、小狗电器以及Bluedio蓝弦等16家品牌。
Lazada CEO Hans-Peter Ressel表示,“东方馆”将天猫上平台的一部分品牌引入Lazada,让马来西亚的消费者更方便的买到性价比高的好产品。同时,随着马来西亚人民购买力的提高,品牌入驻也能更好的推广产品。
而在去年7月,阿里也宣布与Lazada共享大数据分析平台,以此向卖家提供相关的消费者购买数据,希望借此使中国卖家得以进入东南亚5亿人口的蓝海中。
Lazada泰国CEO Alessandro Piscini透露,Lazada将会使用阿里巴巴的大数据平台,这有助于卖家了解产品数据和消费者行为,从而调整自身经营。
2.支付融合
在去年8月,Lazada印尼co-CEO Florian Holm最近在一次访谈中宣布将会把支付宝引入印尼。他透露,Lazada原有支付工具HelloPay将和支付宝融合,因为后者有更好的防欺诈系统。
3.物流融合
阿里物流体系也在更Lazada对接中。去年8月,负责跨境和仓配的菜鸟网络副总裁万霖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菜鸟网络已经开始和Lazada的物流体系尝试对接。
其指出,Lazada的自建物流团队Lazada Express有6大分拣中心,11个配送中心、84个最后一英里配送站,和当地75个第三方物流商建立了合作,印尼就有20个。Lazada在这些第三方物流上扮演的角色很像菜鸟,它负责用技术规划出最优的路由分拣,在不同区域选出最优线路,让货离买家更近,降低成本。
天猫:从买全球到全球买卖
在国际零售上,天猫从去年开始正式布局。在去年双11启动大会,天猫国际总经理刘鹏也强调,要重点对天猫平台进行升级,支持全球的商户及合作伙伴来“卖全球”。“ 通过与合作商家的沟通,我们认定海外有更大的机会,可以走到港台、东南亚。”刘鹏如此说道。
去年11月阿里发布的截止9月30日的季度财报中明确指出,2016年双11阿里开始让其海外商户把产品销往中国大陆外的地方,其中,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为该计划的最先登陆的两大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跨境零售业务并不是阿里首次进行全球买卖的尝试,早在前年,阿里的国际批发业务已经实现该模式。据悉,在2015年下半年,阿里巴巴国际站也上线了“品牌馆”。据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国际站的品牌馆除了会在站内的卖家中筛选外,也将会和国外知名品牌商及代理商进行合作,支持其“卖全球”。
可是,要做出买卖全球并不是易事,实际但条件也让这个模式具有一定的难度。最简单的一点,商户将海外的产品跟国内产品拼单发到海外这一流程就较复杂,海外产品进入中国得正常报关,若放到保税区内,目前虽然不少地区在尝试保税出口模式,但要完成拼单散出也不是一件易事。
当然,阿里在全球买卖物流建设上也不仅限于中国内。马来西亚也成为阿里全球买卖物流枢纽重要的一环。
本月初,马来西亚邮政和阿里旗下Lazada已经签署了MOU(备忘录),让马来西亚成为其东南亚地区的运输枢纽。据悉,马来西亚邮政与Lzada签署的为为期限5年的合作备忘录,双方将投资6000万马币(约合9553万人民币)在雪邦LCCT(机场名称)旧址建设总面积33万平方英呎的区域性电子商务配送中心。
而在本月12日,马来西亚数字经济发展局(MDEC)、杭州市政府和阿里巴巴联合签署MOU,宣布eWTP全球两大“数字中枢”——马来西亚数字自由贸易区和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正式开启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