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区域经济: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山东省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党的十八以来,山东区域经济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实现新发展。
主要经济指标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人均GDP过万美元
山东区域经济发展亮点纷呈。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达到新高度。一是经济总量、人均GDP、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尤其是作为近亿人口大省,人均GDP过万美元,有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二是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2016年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7.3:45.4:47.3,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三是品牌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山东是品牌大省,2016年中国企业500强中山东企业数量排名第二,通过深入实施质量强省和品牌立省战略,不断扩大“好品山东”区域品牌影响力,形成了海尔、海信、青啤、小鸭、浪潮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四是外向型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山东省充分利用沿海和临近日韩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2016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15466.5亿元,增长3.5%,比全国高4.4个百分点,增幅在全国外贸前十省市中位居第一位;五是国企改革稳步推进,作为国资大省,山东国企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在调整产业布局、推进并购重组、完善治理结构、建立激励机制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区域发展空间格局不断优化。一是全省形成了“两区一圈一带”的空间发展新格局,“两区”是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个国家级战略发展区,“一圈”是指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一带”是指西部经济隆起带,2016年四大经济板块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386.5亿元、9081.6亿元、23230.0亿元和19600.2亿元;二是城乡空间格局不断优化,全省形成了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县城为支撑、以重点小城镇为节点、以农村新型社区为基本单元的四位一体层级分明的新型城镇体系;三是本地城镇化特色突出。2016年山东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02%,与其他省份的城镇化不同,山东省城镇化是以人口的就地就近转移为特色,据统计,全省1300多万流动人口中,在本省内流动的占到85%,在本县内流动的占到50%以上,凸显了山东经济的就业吸纳能力和增长态势。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一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显著。去产能方面,2016年山东省淘汰270万吨生铁、270万吨粗钢、1960万吨煤炭产能,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任务。去库存方面,山东省出台了一系列化解房地产库存的政策与措施,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1.2%,待售面积下降2.3%,商品房去化周期降至合理区间,全省房地产市场趋于健康稳定。去杠杆方面,2016年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4%,比全国低1.8个百分点。补短板方面,脱贫攻坚、农业现代化、服务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补短板工作得到加强。二是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区域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山东省以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两大创新发展引擎示范引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制定并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和“互联网+”行动计划,2016年山东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13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3.8%,区域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一是注重绿色发展,节能降耗取得积极进展。山东省是传统能源消耗大省,但近年来,山东省致力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能源消耗结构,2016年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5.16%,重点调查的68种产品中,42种产品单位能耗下降,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大幅提升;二是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从源头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把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种类型,明确主体功能,限制开发强度,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山东省通过积极开展中小城市培育试点、特色小城镇创建、美丽乡村建设等行动,着力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大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较好的内外部环境,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山东区域经济发展面临较好的内外部环境。
从国际环境看,“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新时期深化对外开放的重大国家级战略,为沿线国家搭建了良好的合作平台,在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山东省作为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对外经贸大省,新欧亚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由我国主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必将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合作也会更加紧密,这将为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开展国际合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国内环境看,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红利为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改革是解决我国面临一切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山东省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省份,承担着国家一系列的改革试点任务,多项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成效显著。例如,2013年8月份,山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启了山东省金融改革的序幕,经过三年改革,山东省金融业增加值增长了61.7%,村镇银行数量居全国首位。当今,我国的改革已经由“需求侧”转向“供给侧”,改革本身也在经历着历史性转变,我国改革的力度、深度和广度还将进一步加大,改革的政策红利还将进一步释放。
从山东省环境看,产业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为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产业结构偏重、产业层次较低是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也是最大“短板”。近年来,山东省致力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先后出台了《山东省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导计划》、《山东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5-2020年)》、《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的产业相比,与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目标相比,山东省的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小差距。此外,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资源、生态、环境约束压力的增大,各地都在寻求更加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着产业转型升级,倒逼着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以新理念为引领,直面突出问题,继续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迈进
区域发展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力量。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新的竞争优势。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必须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直面突出问题,继续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迈进,为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地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立足创新发展,争取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走在前列。创新能力是一个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尤其是在当今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依靠资源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才是根本出路。根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数据显示,山东省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六位,与江苏、广东、浙江等发达省份相比,山东省的区域创新能力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大力提高创新能力是提升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增强山东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山东省经济基础厚实,人力资源丰富,应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引进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搭建便利的产学研结合平台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争取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走在全国前列。
注重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空间格局。从区域空间结构上看,山东区域经济存在明显的“东、中、西”差距,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从城乡空间结构上看,还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尤其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差距。从要素空间结构上看,“人、地、钱”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程度还需要继续提升。山东区域经济作为全国的缩影,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示范性,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必须要注重协调,进一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这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补短板”、提升山东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客观需要。
加大绿色发展,在全国率先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绿色发展是新时期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改变了过去以GDP为核心的传统发展理念,树立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新发展理念。山东省兼具海洋和陆地两大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生态本底特色,拥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个国家级战略发展区,实现绿色发展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区域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山东区域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必须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生态优先的基本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推动资源利用方式实现根本转变,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推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坚持开放发展,不断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实践证明,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开放能带来繁荣发展,封闭则会导致贫穷落后。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十分重视开放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构建起了开放发展新体制,形成了开放发展新格局。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开放型经济在山东省区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曾要求山东“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充分发挥沿海的独特地理位置,努力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山东省必须要坚持开放发展,积极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通过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高外资利用水平、优化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加快改革涉外经济体制等措施,着力培育山东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实现共享发展,确保区域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决胜阶段,坚持共享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山东省不仅是经济大省,更是人口大省,实现共享发展,对于山东省率先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山东省是较早提出“富民强省”战略的省份之一,其中“富民”便体现了共享发展的基本理念。实现共享发展,首先要让全体人民积极参与到发展之中,通过构建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不断提升广大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水平;其次要有效调节收入分配格局,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最后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使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 (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