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0531-51702706

首页 > 电商资讯 > 行业动态 >

促进传承创新 中医药发展路径明确

  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全方位阐述了中医药发展的总体思路。针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意见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促进传承创新 中医药发展路径明确-中国商网

  中国商网 马文博/摄

  意见提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对于坚持中西医并重、打造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实现创新突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但另一方面,中西医并重方针仍需全面落实,遵循中医药规律的治理体系亟待健全,中医药发展基础和人才建设还比较薄弱,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中医药传承不足、创新不够、作用发挥不充分,迫切需要深入实施中医药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以上问题。

  在中医药服务方面,意见提出,建立健全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大力发展中医诊所、门诊部和特色专科医院,鼓励连锁经营。到2022年,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力争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

  “中医药在疾病预防、疾病治疗及疾病康复整个过程中都会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健康中国服务,为老百姓的健康做出贡献。”在今年10月25日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说道。

  在疾病治疗和疾病预防方面,意见也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加快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建设,用三年左右时间,筛选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和100项适宜技术、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及时向社会发布。聚焦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痴呆和抗生素耐药问题等,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到2022年形成并推广5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丰富中医治未病内容,鼓励家庭医生提供中医治未病签约服务,到2022年在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20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发展中国特色康复医学,推动中医康复技术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

  中医药发展离不开中药材质量控制管理。意见明确,强化中药材道地产区环境保护,修订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支持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严格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使用管理,分区域、分品种完善中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限量标准。制定中药材种子种苗管理办法。规划道地药材基地建设,引导资源要素向道地产区汇集,推进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探索制定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激励政策。倡导中医药企业自建或以订单形式联建稳定的中药材生产基地,评定一批国家、省级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和生态种植基地。健全中药材第三方质量检测体系。加强中药材交易市场监管。深入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到2022年,基本建立道地药材生产技术标准体系、等级评价制度。

  在中药材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意见明确,用五年左右时间,逐步实现中药重点品种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促进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提升。健全中药饮片标准体系,制定实施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改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中药饮片优质优价。加强中成药质量控制,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提高智能制造水平。

中国商报 记者 李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