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电商” 安远县打造文化惠民升级版
发布时间:2017-09-05 13:13:16
2015年以来,山西省安远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文化改革发展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创新开展“农家书屋+电商”工作,进一步盘活基层文化资源,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文化惠民升级版,实现了“文化助力电商,电商传播文化,文化推动脱贫”的共享共建和交融发展。2015年,安远县“农家书屋+电商”做法列入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大案例展,并在全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作会上作专题经验介绍;2016年5月,全市“农家书屋+电商”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我县召开,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先后有16个部委省市、33个市县,共4300人次前来调研考察;《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央视《新闻联播》等中央媒体对我县“农家书屋+电商”的经验作法进行了专题报道。
主要做法:
一、创新“八个一”标准,推进农家书屋转型升级。
安远县按照“八个一”标准(即:完善一个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建设一个有采茶戏小舞台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添置一批电脑设备并开通网上交易平台,引进一家类似村邮乐购的快递企业;设置一块电子显示屏;设立一处图片阅览室或图书角;购置一批供线上交易的货品展示柜;安排一名文化信息管理员;购置一台数字借阅机),扎实推进“农家书屋+电商”工程,打造集图书下载借阅、商品网上交易、电商知识培训、快递收发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站点,使农村书屋升级成为群众的“读书屋”“宣讲屋”“致富屋”“便民屋”和“幸福屋”。
同时,在县城建立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和“城市书屋”,创建文化资源库,支持指导乡村站点建设,积极开展数字文化、商品信息服务和乡村文化管理员培训工作,支持创客团队项目开发,进行产品孵化。
二、建立“三个三”机制,实现建管运行持续长效。
(一)强化三项机制。一是推动机制,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高位推动站点建设,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二是责任机制,由县委宣传部牵头、文广新局具体负责日常事务的组织管理,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抓落实。三是考核机制,将“农家书屋+电商”列入乡(镇)、部门年终考核。
(二)实行三个统一。一是统一规划。要求每个乡镇至少建1个一级站,由点及面,逐步推开,实现三年全覆盖。二是统一管理。由文广新局牵头、电商办配合,对“农家书屋+电商”电子借阅和网上交易系统进行技术升级和维护管理。三是统一推送。由宣传部牵头,开展文化征集活动,建立文化资源信息库,由文化专员统一发布推送,为电商企业提供文化信息服务。
(三)健全三大保障。一是政策保障。凡入驻服务站点的,享有“免费文化创意培训指导、免租金三年和贴息贷款”的“两免一贴”政策。二是资金保障。县财政切出专项资金,按照乡镇服务站20万元、村级服务点10万元的标准奖补站点建设,并将站点管理员纳入公益性岗位进行补贴。三是人才保障。创建县电商学院,免费对站点管理员进行培训,并积极引进人才,为“农家书屋+电商”提供智力支撑。
三、做好“三结合”文章,促进共建共享交融发展。
一是与文化供给侧改革相结合。一方面,将站点管理员培养成为“文化管家”,组织村民开展采茶戏教学、广场舞表演、农技微课堂等文化活动。另一方面,引导电商从业人员挖掘本地脐橙文化、采茶戏文化、生态文化等文化资源,开展创意包装、策划营销,为电商产品附上文化元素、文化内涵,提升产品附加值。
二是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紧密结合脱贫攻坚,在服务站点引入“淘实惠”“村邮乐购”等网上交易平台,着力打造“一村一品”,采取“电商+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帮助农民群众将脐橙、百香果、紫山药、蜂蜜等农特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三是与乡风文明行动相结合。我县将“农家书屋+电商”服务站点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相融合,严格按照“七个一”标准建设采茶戏小舞台等文化设施,使站点成为乡风文明行动的新抓手和主阵地,并通过“送戏下乡”、“身边好人”评选等形式,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讲文明、讲诚信、讲道德的文明乡风。
主要成效:
一、文化助力电商,文化平台到三个平台的有效转化。
“农家书屋+电商”服务站点建成后,为农民群众搭建了文化交流、产品交易的良好平台,成为了农村人气最旺的场所,使原本躺在深山老林里、养在寻常百姓家的“土疙瘩”通过文化创意包装,成为倍受亲睐的“香饽饽”。塘村乡村民尧章洪种植的兰花经过文化创意后,网上销售的兰花由原来的几元提升到几十元、上百元,并带动本村30多户农户参与兰花种植。
目前,全县建成乡村“农家书屋+电商”服务站点81个,打造了九龙山贡茶、原味香菇、安远三鲜粉等60多个颇具地方特色的电商品牌,并打通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配送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农村“文化交流的平台、商品交易的平台、百姓交融的平台”。
二、电商传播文化,文化资源向发展资源的华丽转身。
在“农家书屋+电商”工程实施中,我县通过电商产业传播本土文化,让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创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安远县的采茶文化、生态文化、源头文化、美食文化等特色文化通过电商产品得到进一步宣扬,扩大了安远的知晓度和美誉度。
三百山镇90后女孩唐婧在网上开设“糖帮主”米粄店,将客家“粄文化”融入到包装中,以商传文,文以辅商,产品供不应求。2016年,安远30%的脐橙通过“农家书屋+电商”销售出去了,唐伯虎在安远吃三鲜粉的故事通过电商扬名国内外,全国三鲜粉从业人员近万人。电商产品附上了文化属性,注入了乡愁,成为传播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三百山风景区借助香茹、灵芝、百香果等土特产的创意包装,走出了深闺,走向了世界。
三、文化推动脱贫,文化惠民到文化富民的成功实践。
“贫困不拒绝文化,脱贫离不开文化,文化有助于脱贫”。“农家书屋+电商”带动了文化和电商产业的交融发展,安远广大农民抓住机遇,走出了一条文化扶贫和电商扶贫的“新路子”。
原本紫山药在安远是零散种植的作物,农户提篮上街叫卖,每斤只能卖两块多钱。凤山乡“农家书屋+电商”站点成立后,通过电商在网上进行文化创意营销,每斤紫山药售价热销到13元。今年还成立紫山药精准扶贫合作社,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并与中农电商顺利签订了100万斤紫山药的包销合同,每亩纯收入4500多元以上,带动65户贫困户实现脱贫。目前,安远县乡村发展网店超过1800家,3万多农户直接参与电子商务,销售额达15亿元,累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2310人次,直接带动800多户贫困户实现创业就业。
此外,随着“农家书屋+电商”工作的深入开展,服务站点广聚人气,成为开展扶德扶志扶技扶勤的基层阵地,让农村群众在思想上实现脱贫。如今的安远农村,打牌赌博的少了,陈规陋习少了,游手好闲的人少了,看书上进的人多了,勤劳致富的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