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食智能网联万亿市场 多方势力上演“汽车攻略”
汽车商“站C位”
据了解,作为消费类科技行业的国际盛会,CES Asia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年。在本届亚洲消费电子展上,550多家企业携最新的科技产品登台亮相,其中汽车厂商最抢风头。今年的亚洲消费电子展共计六个展馆,而汽车厂商们就占据了其中两个,汽车展馆面积相比去年扩大了一倍,以至于有业内人士感叹“CES越来越像车展”。
“毫无疑问,中国是全球汽车技术非常重要的市场。汽车技术融合了机器人、传感器、5G、AI及其他技术。与亚洲其他的展会相比,2019亚洲消费电子展吸引了更多的OEM(代工厂商)和整车厂参与。我们现场将展示包括概念车、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全电动技术等内容。”美国消费技术协会国际销售副总裁布莱恩·文说。
引人关注的是,除了各种概念车“炫技”外,奥迪、福特、Polestar在内的多家公司都发布了全新的车载操作系统,汽车的“智商”越来越高。奥迪也展示了专为中国消费者打造的全新一代车载互联科技,这是奥迪首个开放的应用程序生态系统。同时,该系统还将整合其它数字助手服务,如阿里巴巴的“天猫精灵”,以迎合中国客户的需求。
6月11日,百度车联网向公众展示了多款基于小度车载操作系统开发的智联系统。百度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介绍,目前搭载百度车联网功能的汽车品牌超过60个、上市车型300余款,达成合作意向并将在明后两年上市的车型达500余款,小度车载操作系统的生态合作伙伴数量达到300余家。有消息称,EXEED星途、哈弗、长安福特等品牌也在开发基于小度车载操作系统的车载智联系统。
腾讯车联副总裁钟学丹认为,车联网行业还处于一个早期阶段,行业进化面临三个核心问题:第一,与移动互联网相比,车上内容、服务依然匮乏,大量的需求场景亟待开发;第二,车联网生态不等同于将互联网生态简单“搬上车”,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极少能满足用车场景的需求;第三,目前的车联网应用场景碎片化,车上、车下无法获得一致、连贯的使用体验。
针对市场痛点,不少汽车厂商纷纷秀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天际汽车在展会上推出一套“智云”车联生态系统,聚合了当前智能驾驶、数字座舱、云端服务等领域的前沿资源。其基于天际汽车iMA智能数字化架构,融合了整车、IT、互联网领域的前瞻技术,具有良好的升级和兼容能力,可以全时响应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的智能网联需求。长城汽车则发布了基于5G技术的车载远程终端,可以实现智能驾驶、自动驾驶。其5G远程车载终端为智能驾驶V2X(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提供网络基础,实现车与人、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云端服务平台全方位网络连接的综合服务。
抢食智能网联万亿市场
目前,汽车行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崭新发展阶段。国际数据公司IDC的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期待得到便捷、个性化、体验优良、全面互联的出行服务,89%的消费者期待获得全面整合的智能网联汽车服务。
目前业界热衷讨论汽车行业发展的“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自动化、共享化。而在政策的东风以及5G技术的助力下,已经摸索前行了多年的车联网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6月6日,我国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院长杨殿阁教授指出,5G商用牌照的发放将极大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
此外,最近“华为造车”的消息引发社会强烈关注。5月29日,华为成立智能汽车事业部。此前,在2019年上海国际车展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首次向外界披露了华为在汽车领域的战略规划。据了解,华为并不直接制造汽车,但将为智能汽车提供包括自动驾驶技术、芯片技术、计算平台等在内的核心技术支持。
IDC中国行业研究部高级研究经理张兰英分析指出,目前市场上做智能网联汽车的厂家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以华为、英特尔为代表的ICT(信息和通信技术)厂商,他们主要利用ICT基础设施上的优势,主攻智能网联汽车的ICT解决方案、提供ICT部件,主要是与传统汽车厂商合作;第二大类是以百度、阿里、腾讯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他们将互联网领域的优势应用到汽车行业,如数据处理能力和网络连接能力、算法等,他们也是主要与传统汽车厂商联手;第三类是一些初创公司,这一类公司主要在人才储备上具有优势,主要提供智能网联汽车的硬件,包括一些应用服务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操作系统。
除了外来势力外,传统车企也在加速数字化转型。汽车网站汽车之家的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车联网新车型渗透率已经接近1/3。
市场调研机构BIIntelligence预测,2020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保有量将达到3.8亿辆,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的规模可达到1000亿元以上。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25年车联网市场规模有望接近万亿元级别。巨大的市场规模以及未来增长空间吸引了各路巨头,只不过,无论进军车联网生态的哪一处,这对于参赛选手们来说都不是赚快钱的生意,而注定是一场马拉松式的较量。
(来源:中国商网 记者:焦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