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0531-51702706

首页 > 电商资讯 > 行业动态 >

car2go将退出中国市场 共享汽车行业进入洗牌期

  近日有消息称,全球最大汽车共享品牌car2go将于今年6月30日正式结束在中国的汽车分时租赁运营。此前,友友用车、EZZY等共享用车企业倒闭,途歌深陷押金危机,共享汽车行业或已进入洗牌期。
 

  水土不服 car2go将退出中国市场

  car2go发布的声明称,car2go已暂停其在重庆的日常运营。且自2016年car2go进入中国并开展汽车分时租赁服务,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都不断发生着变化,car2go决定于2019年6月30日正式结束在中国的汽车分时租赁运营。

  car2go承诺,已采取具体的措施,确保用户的押金和账户上的资金悉数返还。对于满足押金退还条件的会员,car2go已提前启动押金自动退还程序,确保押金能够尽快退回;对于在微信公众号“即行car2go”账户尚有余额的会员,car2go也已启动退还机制。

  背景资料显示,car2go是国际知名豪华车生产商戴姆勒旗下的汽车共享项目,主要由奔驰smart组成单程、自由流动式汽车即时共享体系,租车人无需在指定地点租车和还车。

  目前,该项目已在美国华盛顿、德国柏林、加拿大多伦多等29个城市运营,投入约12.5万辆车,而重庆则是其进军亚洲市场的首站。据报道,car2go在重庆上线半年后,累计服务超过22万次,月度租赁量以平均15%的增长率稳步提升。

  运营成本的增加以及行业的竞争激烈或是导致car2go最终退出中国市场的原因。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car2go使用的是奔驰smart车型,该车在保养及运营等方面投入的资金比其他车要高出很多,甚至可差两倍之多。此外,目前共享汽车市场竞争也是相当激烈。仅在重庆,目前至少有九家不同品牌的共享汽车,规模达到5000辆以上的品牌就有三家。

  隐患犹存 行业进入洗牌期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年中国分时租赁行业研究报告》,截至今年2月底,中国已注册的共享汽车企业及单位超过1600家,投入运营的汽车数量约为11万至13万辆,整体市场规模达28.5亿元人民币。

  国内共享汽车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共享汽车重资产、盈利难、竞争激烈,行业洗牌其实早已开始。car2go不是第一家倒下的共享单车品牌,或许亦不是最后一家。

  2017年3月,分时租赁汽车公司友友用车宣布停止运营,而停运的原因是“之前签署的投资款项未如期到位”;同年10月,在北京地区运营的共享汽车品牌EZZY突然对公司员工宣布公司解散;2018年1月,途宽易租车平台无法用车,不少用户押金逾时未退;同年5月,运营不到一年的麻瓜出行官方发布公告,宣布麻瓜出行共享新能源汽车将于5月17日-5月20日分批逐步停止租车服务。

  和共享单车发展初期的弊病相同,“烧钱”是共享汽车企业发展初期的一致选择。据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共享汽车的盈利模式依然是“押金+消费”。目前市场上共享汽车的押金普遍在1500元以上,而用车收费则按里程或用车时长计算。

  “高押金低消费”的盈利模式难免会产生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2018年,国内知名的共享品牌途歌陷入资金困境,数百名用户聚集途歌北京总部索要押金。虽然退款人数众多,但途歌方面表示每天只能保证15个退押金的名额。公开资料显示,在途歌运营的北上广深四个城市中,注册用户已接近200万人。以接近200万的注册用户、每天退款15人计算,途歌全部完成退款需要约365年。

  目前,共享汽车的用户渗透率在我国仍然不高。市场研究和咨询公司J.D.Power(君迪)发布的《2019年中国消费者共享汽车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对共享汽车领域的分时租赁服务处于 “尝试期” ,品牌忠诚度不高。

  此外,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体验不佳,也可能阻碍分时租赁服务的普及。上述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在使用分时租赁服务时,对服务体验的关注度远远高于汽车品牌本身,消费者最看重的前三大因素分别是还取车方便(29%)、价格及服务(27%)、安全及保险(26%),而关注汽车品牌的用户仅占5%。

  需求端增长乏力,共享汽车在运营上也面临重重困难。不同于其他共享产品,共享汽车运营难度高且属于重资金项目。《2019年中国分时租赁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分时租赁成本投入主要包括车辆购置、运营网点建设、车辆保险投入的固定成本,以及车辆折损、停车费用、技术开发维护费用、车辆管理费用、用户端营销费用等运营成本,而收入却几乎全部来自于车辆的租金。由于分时租赁本身的产品定位和用户运营策略,共享汽车的租赁价格几乎是网约车和出租车的一半,且订单又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品牌规模,依照现有的商业模式,运营者很难达到收支平衡,并存续发展。

  此外,租车点的设置和停车问题也是共享汽车品牌在运营时需要解决的难点。“拥挤的城市中想要找到合适的安置点并不容易,费用和场地都是挑战。用户如果离共享汽车安置点太远,可能会选择其他的方式出行。”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共享汽车平台中每辆车每日将服务用户超过10次,接近出租车总体服务量的50%-70%,共享汽车“烧钱”状态属于阶段性状态。但无法忽视的是,有望盈利的共享汽车平台大多是规模性企业,其背后不仅有强大的技术、资金支持,平台在获取停车资源方面也拥有一定的优势。

  艾瑞咨询的一位分析师表示,伴随产业链重组的进行,整车制造商对出行服务的布局将进一步深入。在相关政策收紧、寡头尚未形成、市场开放性和容纳度较高的综合态势下,以传统汽车制造为主的资源型大厂商将逐渐从观望变为入局,而资源、资本各方面有所欠缺的小型玩家则面临退潮风险。

(来源:中国商网 作者:祖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