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台共享单车管理措施 引发热议
发布时间:2017-08-17 21:50:34
近日,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联合出台共享单车指导意见,引发社会广泛热议。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具体管理规定也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比如,有的地方规定,要控制单车的数量和规模,暂时不允许再投放新的共享单车;有的则划定大片区域禁止停放共享单车;有的则禁止共享单车进入校园、小区、景区等。
作为移动互联网和租赁自行车融合发展的新型服务模式,共享单车在资本的助推下发展迅猛,不可避免地对现有的城市管理方式、诚信体系建设带来了冲击。有关部门和地方对其进行规范管理,十分及时也十分必要。
但也有观点认为,个别地方共享单车管理的个别规定过于严苛,不利于共享单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可能会将共享单车“管死”。
近年来,我国共享单车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7月份,全国共有共享单车运营企业近70家,累计投放车辆超过1600万辆,注册人数超过1.3亿人次,累计服务超过15亿人次。
共享单车在满足公众短距离出行需求、缓解交通拥堵的同时,也出现了乱停乱放、运营维护不到位、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对社会秩序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以地铁周边的共享单车为例,一方面,共享单车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地铁周边和城市的拥堵状况。数据分析显示,超六成地铁周边区域因共享单车的出现,拥堵得到了缓解,与地铁接驳或转换的共享单车出行需求占比高达56.1%。
但另一方面,共享单车乱停乱放也使地铁周边便道拥堵加剧。在城市中,地铁周边道路大多是交通要道,本身车流量就很大。共享单车乱停乱放后,又会加重周边道路的拥堵,给正常出行带来不便。
专家表示,地方政府在共享单车管理上应承担主体责任,企业要承担重要责任。平台企业早晚潮汐式投放车辆,在地铁站、商务楼前造成占地拥堵,需要政府积极出面引导。平台企业要与政府部门沟通投放数据信息,对投放数量的控制要因城而异、因区而异。
但与此同时,业内专家也指出,要给予共享单车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空间和成长时间。毕竟,共享单车的发展模式、管理模式都还没有完全定型。如果用“一刀切”的管理方法,有可能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了”。
专家建议,要通过制度完善、技术跟进等,为共享单车发展规划出良好轨道。比如,反映强烈的乱停乱放问题,就可通过将用户信用与是否合规停放挂钩,设立“违规停放黑名单”;又比如,可运用大数据,对城市共享单车投放量进行科学调配和布局,避免出现过度投放或投放不足。
总之,面对新生事物,如何管得好又不管死,是摆在政府部门、企业和民众面前的一道必答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