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合同物流业的真实“江湖”地位
并不科学的物流行业组织排行榜
业内普遍以每年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中交协快运分会等机构发布的物流企业排行榜、资质评级为参考标准,认知和评价国内的物流企业。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物流企业50强名单》、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等多个组织共同评选的《中国物流企业百强名单》、罗戈网的中国物流企业十强排名,主要以营业收入为主要参考指标,但三个排行榜的名单出入却较大。主要原因在于排行榜往往“照顾”的是评比组织的会员单位,很多实力型物流企业被低估了。
因此,排行榜单并不能反映物流企业的实力。事实上,上述榜单只能做宏观评价;而国内物流企业真实的实力、在细分领域的专业所长,需要从合同物流的核心竞争力、客户价值维度进行评价。
提到合同物流,从业者都知道服务第一、资金第二。服务是合同物流企业生存的根本。服务不仅局限于物流服务本身,如今合同物流行业已经拓展到客户的采购、销售等上下游贸易服务当中去了,也即当前诸多物流企业纷纷“转身”、“换牌”的供应链服务一词。
合同物流比拼的能力到底是什么?
回答了这个问题,自然就能分辨出国内合同物流企业的“江湖地位”了。
结合我们队甲方客户的调研和第三方咨询机构的分析,当前合同物流面向客户提供的所谓“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是建立在仓、干、配三大块物流服务能力基础之上的;脱离了这个服务能力,合同物流或者供应链管理是伪命题。多式联运、前置仓(到门/店)配送服务的客户新需求,则是为数不多几家合同物流企业所能满足的。
在这方面能力上,中外运在这方面首屈一指;而同为上市系的德邦在多式联运和仓配一体化服务能力上有欠缺,尚不如非上市企业远成物流。合同物流的企业基因非常重要,定制化服务、客户深度定制解决方案一直是中外运和铁路运输服务起家的远成物流所擅长的,而德邦、安能等后起之秀则以快运立身,客户定制的供应链上下游闭环物流服务能力一直难以建立。说到底,资源整合运营与服务整体管控能力,是限制合同物流企业规模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合同物流企业都缺钱,但总体来说是有多少钱,就能做多少事情。为客户整个解决方案的仓干配(甚至是代采)整个长供应链条的账款垫资,全部集聚到合同物流乙方公司的资金压力可想而知。这也是合同物流集中度低、发展慢的主要原因之二。
而面对资金压力问题,上市系的中储智运、长久、中外运等具有良好的资金获取能力和成本议价优势;准时达背靠富士康——2019年伊始又爆出获得24亿元融资,安吉、长安民生、安得智联、嘉里大通等背靠母公司基本不会太“为钱所困”。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尚未上市的远成、希杰荣庆、宝供物流等一批老牌民营物流企业这些年在合同物流业务的垫资运作上,则在尝试新的路径。
希杰荣庆内部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曾透露:公司这两年也在尝试将合同物流项目化(专项资金专户专用)融资,以解决新增业务面临的垫资压力,目前来看是可行的。因为合同物流的客户相对资质较高,虽然账期长、垫资重,但付款信用非常好,也是供应链融资的金融机构感兴趣的。
笔者从远成物流的投融资部高管张先生那里也得到了印证——合同物流项目制融资,也就是目前的供应链项目融资模式:专项监管、收支闭环。他还表示,因为项目客户的优质、收入相对稳定而持续,那么项目化融资未来不排除作为ABS资产支持证券化的底层资产出现。
国内合同物流业的真实“江湖”地位
着眼于2018年开始的新经济形势,甲方在合同物流中更加关注乙方的资源整合能力、物流基础服务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全程信息可视化能力、支持甲方实行精益化管理能力、供应链代采服务能力和贸易融资服务能力等。这也是笔者本文探讨合同物流企业真实实力的观点所在——从甲方视角评价合同物流企业,而非从营业收入等简单的财务数据上下结论。
据此,笔者认为评价国内合同物流企业的真实综合实力,应该按以下次序排列为:中外运、远成物流、安吉物流、日日顺、准时达、安得智联、中储智运、希杰荣庆、长久物流、嘉里大通。
合同物流行业基本都是先通过熟关系做业务。长期服务后,再以业务能力所积累的品牌与口碑来直接影响企业的获客、客户议价能力、供应商议价能力等。合同物流的实力绝非“互联网+”能快速复制和替代的,而通过多年积淀形成的产业实力,更有机会乘“供应链价值”之风、扬帆出海。这恐怕也是近两年来,资本逐鹿“供应链”、深入合同物流产业进行研究的原因所在。
来源:56掘金记 作者:华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