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0531-51702706

首页 > 电商资讯 > 行业动态 >

手机移动端主导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催生新业态

  2017年上半年,电商企业加快与实体零售企业投资合作,探索在数据、供应链、支付、物流、门店、场景、产品等全方位实现整合互通和优势互补。同时,以便利店为代表的线下零售业态成为市场布局热点。伴随融合的不断深入,线上线下边界模糊化、零售业态碎片化、消费场景智能化的全新商业形态正在形成。
 
  手机移动端主导互联网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日前在京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同时,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较2016年底提升1.1个百分点。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较2016年底增加283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手机上网比例持续提升。上半年,各类手机应用的用户规模不断上升,场景更加丰富。其中,手机外卖应用增长最为迅速,用户规模达到2.74亿,较2016年底增长41.4%。
 
  这些数据印证了不久前由人民网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中的数据。据统计,中国移动应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移动应用市场规模超过6050亿元。与此同时,网民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需求日益扩大,2016年,中国在热门应用国家排名第一,在全球移动应用市场占主导地位。随着智能家居行业快速发展,网民使用电视上网的比例较去年年底增加了1.7%。相对而言,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则分别较去年年底下降了5.1%、0.3%和2.8%。但我国的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距仍然较大。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6.7%,规模2.01亿元;城镇网民占比73.3%,规模5.50亿元,较2016年底增加1988万人,半年增幅3.7%。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分析师认为,城乡网民在互联网应用层面如即时通信使用率等方面差异最小,为2%左右,但商务交易类、支付、新闻资讯等应用使用率方面差异较大,其中网上外卖使用率差异最大,为26.8%。农村互联网市场的发展潜力依然较大。
 
  此外,就年龄结构而言,我国网民年龄结构依然偏年轻。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张晓表示,“从增长趋势来看,我国网民人数一直保持着小幅增长的稳定趋势。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增长核心,新增网民中94.5%用的是手机,手机增幅比互联网增幅要快。”
 
  新零售业态正在形成
 
  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即时通讯、搜索引擎、网络新闻等基础应用用户规模趋于稳定,商务交易类应用保持高速增长。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副司长贾舒颖也提到,2017年上半年,全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3.1万亿元,同比增长33.4%。得益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服务消费、智能消费、绿色消费快速发展。其中,网络购物、网上外卖和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分别增长10.2%、41.6%和11.5%。网络购物市场消费升级特征进一步显现,用户偏好逐步向品质、智能、新品类消费转移,同时,线上线下融合向数据、技术、场景等领域深入扩展。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分析师指出,调研数据显示,网民愿意为更高品质的商品支付更多溢价,如乐于购买有机生鲜、全球优质商品等;智能冰箱、扫地机器人、洗碗机等新商品消费增长迅猛。这说明,除国民人均收入提升、年轻群体成为网络消费主力等因素外,电商企业渠道下沉和海外扩张也带动了农村电商和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进一步释放了农村网购消费潜力和网民对全球优质商品的消费需求,推动了消费升级。
 
  “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传统零售业也在转型升级。”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线上用户增长红利日趋饱和,一众电商大佬的“视线”不再只锁定互联网,转而对线下零售产生巨大兴趣。马云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纯电商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一说,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将爆发。未来竞争中,实体零售将面临更多挑战,集中在如何做好用户管理,通过社交网络、大数据以及物流等科技手段完成在新零售时代下的变革。
 
  另有零售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大数据的收集与运用是新零售的根基,消费变革的起点一定是在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要提升自身的数据能力,真正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纯粹的电商企业无法满足高品质、个性化、体验式的消费模式,未来,融合将是电商企业乃至零售业发展的方向。
 
  “这半年来,中国互联网发展正迎来大消费、大文娱、大金融、大交通、大智能时代,具有基础资源居世界前列、IP生态逐步完善、移动支付享誉国际、共享经济激活交通末梢等发展特点。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物联网的加速普及,相信新能源汽车和工业机器人将成为未来新的增长点。”张晓说。
 
  互联网金融增长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理财和网络支付是上半年互联网金融增长最为明显的两大领域。根据《报告》统计,截至2017年6月,中国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1.26亿,较2016年底增加2724万人,比例从13.5%升至16.8%。而在网络支付方面,用户规模总体延续增长趋势。根据《报告》统计,截至2017年6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5.11亿,较2016年12月增加3654万人,半年增长率为7.7%。其中,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5.02亿,半年增长率为7.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分析师表示,在线下购物场景中,用户手机支付比例达61.6%,其中,一线城市达到40.9%。可见,线下购物的移动支付依然是行业热点。其中,超市、便利店等是移动支付增长的主要力量。此外,移动支付“出海”是上半年网络支付的另一大趋势。一方面,包括支付宝、微信支付和第三方支付等移动支付企业纷纷拓展海外商户;另一方面,以支付宝和微信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通过收购、注资、开展战略合作等方式抢占海外市场,为其海外业务布局持续铺路。
 
  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近年来,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移动终端广泛普及以及民间金融创新潜力爆发的带动下,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迅速成长,并逐渐向海外市场拓展。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网贷平台非法集资、自有资金池甚至卷款跑路等相关问题,但总体而言,在互联网金融创新初期,中国监管机构态度较为包容开放,给予其一定成长空间,对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8月4日,央行在《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7)》中表示,应以专项整治为契机,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金融监管机制,加强自律约束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建设,营造鼓励创新、规范运作、有序竞争、服务实体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新局面,进一步发挥互联网金融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具体措施上,央行提出,探索将规模较大、具有系统重要性特征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对其进行宏观审慎评估,防范系统性风险。
 
  这充分表明,监管层面对目前互联网金融风险总体可控的认可。在专项整治工作的推动下,部分不规范平台将主动退出经营或停业整改,部分不合法平台将逐步被清理,行业规范发展将逐步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