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0531-51702706

首页 > 电商资讯 > 行业动态 >

陕西电子商务切入快车道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交易形式已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新动能,2017年上半年,中国电商网络零售总额首次突破三万亿,虽然相比经济发达的地区,陕西所占的份额很小,但增速很快。在人人都在拥抱互联网的时代,人们从最初的“开个网店就叫电商了”的层面,发展到融入互联网并实现更多增量的阶段。未来,陕西电子商务还有多少提升空间?如何运用大数据精准营销增加销售额?
 
  前期创新发展增速快
 
  目前,全省网民超过1900万人,网上卖家逾18万户,电子商务交易规模显著提升。根据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6年我省网上零售额达到1016.8亿元,总量列全国第11位,西部第2位。
 
  为什么排名并不靠前?
 
  “陕西的特点是买进较多,卖出较少,这是一个典型的逆差。生产制造业不发达,轻工制造、特别是网络消费的产品不多,走出全国、卖出全国的产品不多,这是根本的原因。”西安市电子商务协会会长赵其森谈了自己的观点,“电商作为服务业来说,如果产业不发展,而要让服务业在规模上有大的提升,这个是本末倒置的,也是不现实的。但这几年,陕西网购的增速在全国排在前几名。也就是说我们网民的数量在增加,网络购买的客单量在增加。反映出,我们陕西人潜在的互联网意识增强了,已经习惯在网上购物了。”
 
  随着京东、苏宁等20多家龙头企业在陕西设立区域总部,吸引了大批电子商务应用和服务企业聚集发展。全省已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26个,覆盖86个县(其中46个为贫困县),洛川等30个县被列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武功等15个县被列为省级电商示范县。西安高新区、西安国际港务区被商务部认定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陕西森弗等6家企业被认定为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杨凌现代农业电商产业园等5个园区被认定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这些示范县、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有力带动了全省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
 
  近年来,陕西网销品牌大量涌现,苹果、冬枣、石榴、猕猴桃、葡萄、柿饼等农产品成为线上同类产品第一品牌。“从2015年开始,农村电商有了较快的发展,网销的数量、规模在急剧增加。以周至为例,2015年时,电商的企业数量是100多个。到了2016年,企业数量增加了10倍。同时,带来的农产品价格也提升了,价格比原来增加了50%-60%。”赵其森介绍到,“从前,我们农产品标准化程度比较低,再加上农村的品牌意识、商标意识等问题,产品的量往往上不去。卖出一吨猕猴桃与卖出一件工业产品的产值差很大,我们的规模速度不错,但销售的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要发展农村电商,要把基础工作做好,既包括通讯、资讯、道路这种硬件设施,同时包括人才、商业模式、运营团队等软实力。未来,我们还需弥补这些短板,加大规模,有力改善产业结构等问题。”
 
  后续精准营销无界化
 
  在互联网+这种大环境下,大家都在发生着改变,都在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使用互联网技术。目前,所有的企业都可以说是电子商务企业,业界的说法是:无企业不电商,无电商不企业。从百货零售、餐饮、网店到技术服务、平台推广等,企业都在借助自己的网络来宣传销售,在天猫、淘宝上开店,开发手机APP做网络推广和营销,利用“营销实验室”等软件进行数据管理……这些都属于电子商务的范畴。
 
  网商、电商、微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是“商”,最终的目的就是实现商品的交换,只是方式不同。原来是现场、现钱、现货,现在是网络上的展示、交易。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构成了互联网三大要素,互联网和电商成为了标准配置。马云曾说,“纯电商时代很快会结束,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这一说,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
 
  “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信息不对称被打破了、地域差别被打破了。曾经,依托信息资源不对称造就了一批行业,而一旦打破这种不对称,传统的模式和业态就会消失,如过去的批发零售企业现在的生意都不太好做了。在大数据环境下,略去了中间环节,生产可以直接到销售。今后要发展,已经不能靠传统的经验去做营销了,必须要靠数据来营销。打通不同场景的数据,最大程度实现数据共享,需要依托数据、基于数据,输出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所有的数据营销要转化为生产力、成果和经济效益,落到实践中才能发挥真正效用。否则只能称之为数字,而不是数据,这才是电子商务的精准营销。”赵其森认为。
 
  我们处在互联网时代,在客观的变化中科学的分析运用数据,从而实现线上线下深层次融合,对商品的生产、流通、展示、销售、售后等全过程进行升级,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才是最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