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上线“相互保” 互助保险模式待完善
据支付宝方面介绍,凡是芝麻信用650分及以上的蚂蚁会员(60岁以下)无需交费,即可参与“相互保”,获得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100种大病保障。在他人患病产生赔付时,其他会员参与费用分摊,单一案例最高分摊金额1毛钱;自身患病则可一次性领取保障金。
支付宝此次推出这种互助式保险,最大亮点在于打破了传统保险的组织形式。实行会员制,将“股东”和“客户”的身份统一,会员既是组织的所有者,又是组织的服务对象。
互助式保险借助互联网公众平台,试图打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产品特色,契合公众诉求,似乎有着美好的前景。但是,鉴于互助保险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模式与具体细节,能否通过实际检验,还存在疑问。
实际上,无论是支付宝,还是其合作伙伴信美相互保险公司,尚不具备运营互助保险的经验。据《电商报》了解,信美相互保险于去年成立,作为国内仅有的三家相互保险公司之一,目前公司仍处于亏损阶段。据银保监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信美共亏损5118.5万元,且出现保费收入下滑趋势。由此看来,信美可谓正处于花钱买教训的经验积累阶段。
运营方缺乏经验,“相互保”在一些细节设计上,便显得不够精细。例如,“相互保”以40岁为界限,规定用户初次确诊重疾时的年龄若不满40岁,赔付金额为30万元,超过40岁,则为10万元。这种方式明显有悖于重疾险的精细化年龄分层原则。
一般的重疾险会以5岁为一个阶段进行划分,不同年龄阶段的投保人,收到的保障金不同,而且随着年龄增加,所需投入的保额会变高。但是,在“相互保”中,各年龄阶段均承担一样的费用,39岁和41岁的用户可获得的保障金却大不相同,这显得不太公平。
同时,“相互保”的分摊方式导致用户每月的赔付金额将存在较大波动。按照官方给出的计算公式,单一用户赔付金额=(出险案例累计保障金+10%管理费)/成员人数。其中,成员人数,以出险案例公示时为准。
支付宝承诺,“单一出险案例中,每个用户被分摊到的金额不会超过1毛钱,”但是,考虑到用户结构、人群发病率等多种因素,具体的分摊金额有可能达到数百元。相对于传统保险,“相互保”显得并不划算。
此外,一旦涉及互联网环境,用户的个人隐私保护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在相互保里申请赔付,需要将用户的各种材料进行公示,以便接受监督举报,其中会涉及一些敏感的个人信息,甚至包括患病者的身份证号、住址、电话号码等。
尽管支付宝方面表示,涉及唯一身份识别的个人信息,会进行脱敏处理,但在互联网环境中,个人隐私的安全性并没有足够保障。
“相互保”的推出,如“平地一声惊雷”,其推广的互助保险模式是对传统保险的颠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互助式保险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细节仍需进一步完善,该模式能否走通,仍有待时间检验。
来源:电商报 作者:周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