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星巴克VS腾讯瑞幸 两大巨头的又一次对垒
今年8月,阿里巴巴和星巴克共同宣布达成新零售全面战略合作。合作之后,双方会员体系会全面打通,消费者可以在淘宝、天猫、支付宝、饿了么、盒马和星巴克自己的应用中任一访问“星巴克新零售智慧门店”,享受同等权益和同样服务。同时,星巴克将依托饿了么配送体系上线外送服务,星巴克还会和盒马共创首家品牌外送厨房“外送星厨”。

星巴克深耕中国市场20年,培育了中国咖啡消费市场,但根据最新的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7月1日的第13个财年第三季度,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同店销售额下降了2%,相比于第二季度同店销售额增长4%,下降幅度明显。
有外媒认为,星巴克业绩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星巴克一直低调经营门店业务,没有抓住在中国已经崛起的外卖风口,另一方面,星巴克必须要面对中国新兴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而选择与阿里巴巴合作,正是为了尝试扭转在中国市场的尴尬局面。
而星巴克与阿里巴巴合作后,不仅仅是在外卖领域进行合作,更为重要的是星巴克将与阿里巴巴进行深度的生态合作,合作范围包括阿里旗下盒马、淘宝、天猫等众多新零售业态,甚至是涉及更加重要的数据共享。
据了解,根据阿里巴巴和星巴克已经披露的合作协议,星巴克将在上海、北京的300家门店通过“饿了么”试点外送服务,并计划于年底前延伸到全国30多个主要城市2000多家门店。
此外,消费者可以还通过“饿了么”、盒马、淘宝、支付宝、口碑等多平台和星巴克自有应用等任一入口,访问全新的星巴克线上新零售智慧门店,享受包括积分、社交礼品、电子商务、移动订购和交付以及其他互动体验在内的数字体验。
同时,双方将共同打造星巴克线上新零售智慧门店,基于天猫新零售方案横向打通星巴克和阿里生态系统的多个数字化消费者运营平台,实现全域消费场景下会员注册、权益兑换和服务场景的互联互通,突破零售消费生活的时间空间限制,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一店式、个性化的消费升级体验。
而星巴克方面对于和阿里巴巴的合作也充满的期待:这次跨界合作将会冲破以往的零售业态制约,通过星巴克和阿里的应用打通,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消费体验,同时有效的推动星巴克渗透到中国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去。
目前来看,对于阿里巴巴和星巴克来说,此次合作是双赢的结果。虽然并不了解具体的财务协议,但星巴克将从阿里巴巴强大的消费数据中获益,同时,阿里巴巴也将通过星巴克开拓外卖业务并拓展支付宝的应用场景。

腾讯也许从此次阿里巴巴与星巴克的合作中感受到了新一轮的竞争压力。在阿里巴巴和星巴克宣布合作仅一个月后,腾讯便与中国新兴咖啡品牌瑞幸咖啡达成合作。这家在2018年1月1日陆续在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试营业的咖啡品牌,由原神州优车集团COO钱治亚创建。今年5月,瑞幸咖啡对外宣布正式运营,定位于“新零售专业咖啡运营商”,希望应用新零售模式,实现产品、价格、便利性的均衡融合,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一个高性价比、购买方便的咖啡选择。
截至9月3日瑞幸咖啡已在全国13个城市开设门店1003家,销售杯量2600万,预计今年年底全国门店数量将超过2000家。而星巴克花了39年的时间才将门店数量拓展至3000家店,瑞幸咖啡的发展速度之快已然让人惊叹。
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腾讯和瑞幸咖啡将发挥各自优势,联手探索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线下场景的应用转化与微信小程序的智能化营销,助力建设瑞幸咖啡“智慧零售”解决方案。双方将从“线上连接助力、智慧门店创新、自助点餐与外卖服务、大数据应用”四方面展开合作,助力打造新数字化运营与创新消费体验。
瑞幸咖啡被视为星巴克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路透社曾报道称,正在快速崛起的瑞幸咖啡或许将成为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噩梦。而钱治亚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抢占消费者是其首要目标:“对我们来说,我们现在关注的是用户的数量,不管他们是否了解我们,也不管我们是否可以占据市场份额,只要他们能回到我们这里。”
与星巴克相比,瑞幸咖啡的“互联网基因”更加明显。瑞幸咖啡在本质上运用互联网的运营模式,通过大面积布局线下门店、高力度补贴等方式快速切入市场、获取大量客户。更为重要的是,在保证咖啡品质的前提下,瑞幸咖啡提供的便捷外卖服务更好的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新零售+咖啡的模式让瑞幸咖啡快速成为中国第二大连锁咖啡品牌。而资本市场也十分认可瑞幸咖啡的运营模式,今年7月,瑞幸咖啡刚刚宣布完成A轮2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10亿美元。
对于星巴克与阿里巴巴的合作,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郭谨一对环球网科技表示:传统零售和新零售的底层基因完全不同,这是根本性区别,不是通过外卖等“外部整容”就能够改变的,否则只能是“邯郸学步”。
腾讯选择与瑞幸咖啡联手,显然也是看到了瑞幸咖啡的竞争力。作为以社交、游戏见长的腾讯,在消费数据方面没有阿里巴巴的优势,但以微信为基础却拥有大量的社交流量。而腾讯与瑞幸合作以后,也将重点在微信端进行重要的合作,双方将以日活跃用户超过两亿的小程序为基础,通过自助点餐与外卖服务,提升门店服务效率,并助力商家聚合自由流量。
阿里巴巴与星巴克的合作可以说是互联网与传统零售的融合,而腾讯与瑞幸咖啡的合作可以看做是互联网与互联网零售的融合。目前来看,阿里巴巴方面的优势在于丰富的消费数据、星巴克多年的品牌口碑、繁荣完整的零售生态圈。而腾讯方面的优势在于丰富的流量、活跃的社交场景以及瑞幸的互联网经验。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年只喝三杯咖啡,而美国人平均要喝363杯咖啡。不过,这个数字在未来几年似乎还会增加。根据伦敦国际咖啡组织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咖啡消费约为700亿人民币,2025年之前中国的咖啡市场有望达到万亿元规模。
阿里巴巴和腾讯正在争夺零售咖啡领域的中国消费者,双方在此领域的对垒也将开始。
(来源:环球网 作者:李文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