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怒了! 员工受贿为商家开后门 中国区主管人员大洗牌
9月18日消息,《华尔街日报》日前曾报道亚马逊正在调查关于其员工收受贿赂泄露机密数据,这些数据能为其在线市场中的卖家带来竞争优势。亚马逊证实了这一说法。而该报引用其中一些人的话称,这种现象在中国尤其严重。面对如此损害名誉的丑闻,亚马逊怒了:针对受贿行为严重的中国业务,亚马逊已对重要高管职位进行洗牌。
亚马逊一名女发言人表示:“我们正针对这些说法展开全面调查。”她还表示,亚马逊将处罚违反公司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员工、以及无视其政策的商家。
这位发言人表示,我们对滥用我们系统的行为持零容忍的态度,一旦我们发现参与这种行为的不良行为者,我们将迅速对他们采取行动,包括关闭他们的销售账户、删除评价、扣留资金和采取法律行动。
截至周一收盘,亚马逊股价下跌3.16%至1908美元,总市值约9306.25亿美元。
据其中一些人表示,上述违反公司政策的做法在中国尤为明显,因为当地的卖家数量正呈现飙升态势。此外,在中国的亚马逊员工工资相对较低,这使得他们甘愿冒险。
知情人士称,亚马逊深圳员工的中间人提供内部销售数据和评价者的电子邮箱地址,以及删除差评和恢复被封亚马逊账户,以此换取约80美元到逾2,000美元不等的付款。
不只中国,亚马逊还在调查一系列涉及员工的案件,其中包括在美国涉嫌收受贿赂的一些案件。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里,亚马逊积极招募独立商家在平台上销售商品,既扩大了网站上商品的类别,又降低了平均价格。据FactSet估计,目前有超过200万商户在亚马逊上销售了约5.5亿件产品,占到了该网站销量的一半以上。去年,所有商品总销售额约达2000亿美元。
但同样,大量第三方商家的涌入激起了不正当竞争。《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不少商家聘请“刷单员”为自己的商品“刷销量”,或聘请“好评员”为自己的商品“刷好评”。对于好评多,销量高的商品,亚马逊的系统会自动为其添加一个“Amazon‘sChoice”的标签,并提高它的显示权重。商家们为了获得这一标签常常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
亚马逊的问题,淘宝、京东和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也差不多都曾经历过一遍。目前来看,除了平台方利用技术手段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识别能力外,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虽然投机者的手段层出不穷,好评师逐渐隐退,差评师又浮出水面,维护公平竞争是一场永久的拉锯战。
9月1日起,中国电商领域的首部综合性法律《电子商务法》开始施行,要求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且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来源: 中国商网 作者:依珞 综合自:华尔街见闻、中财网、好奇心日报、腾讯证券)
- 上一篇:网红品牌竞逐月饼市场 老字号拼创意求变
- 下一篇:趣头条一夜爆红“上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