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代购”真假混卖?假化妆品“成气候”该打谁的板子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通过小区代购群,从韩国买的某品牌化妆品,连续使用一周后皮肤开始过敏发炎,北京的刘女士这才发现自己被“邻居”坑了。当刘女士找“邻居”理论时,对方说拿不出证据就是诬陷,之后便将刘女士踢出群拉黑。后经多方查证,刘女士发现该代购只是假冒的“邻居”。
近些年,随着化妆品消费总量的增长,化妆品在每年查获的涉假案件中出现频次非常高,已成为假货重灾区。最近,苏州警方在郊区某小区里查获各类假冒迪奥品牌化妆品及包装制品121980件,假冒Benefit品牌化妆品及包装制品12444件,假冒的Fresh化妆品820件,假冒Mac品牌化妆品15784件,假冒香奈儿包装制品4016件,上述涉案物品价值在150万元以上。
之后,警方顺藤摸瓜摧毁一条完整海淘假货生产链,查获假冒品牌化妆品8万余件,抓获江苏、广东等地制假售假犯罪嫌疑人16名,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
“这些化妆品仿真度极高,普通消费者难以识别,很多还是‘爆款’,销路非常好。”苏州市公安局工业园区分局民警说。
去年1月,广州警方在白云和花都区查获了一起近年来最大的香水造假案件。CHANEL、LANCOME、CK等14种国际一线品牌香水,假货数量超过11万瓶,涉案成品货值高达8000万元。
去年2月,浙江台州警方公布一起跨省生产、网络销售伪劣化妆品大案,查获各种假冒兰蔻、雅诗兰黛、香奈儿、迪奥等大牌化妆品,共计1200多箱,按正品估值8.27亿。
有知情人士透露,被查获的只是很小一部分,保守估计,每年至少有上百亿的假化妆品流向了市场。国内化妆品市场的假货堪称泛滥,尤其是热卖的国际品牌成为被仿冒重点对象。
有知情人士透露,网购的三折、四折的化妆品品牌,与专柜相比极具诱惑价格的化妆品,80%都是假货。卖家会以水货、特殊渠道以及邻近有效期等各种理由,来打消消费者的顾虑。他还指出,很多电商、微商卖的产品很大一部分都是高仿货。
值得注意的是,前几年电商平台是售假的主要阵地,而随着社交平台不断发展,尤其是微商的兴起,如今化妆品售假阵地也随之向社交平台转移。
相较于电商平台,社交平台比较封闭,基本都是通过QQ、微信等社交工具交易,这些社交工具私密性比较强,监管机构执法取证更难。因此,这几年微商已成为假化妆品最为泛滥的领域。
在巨大的利益链条之下,被标榜“良心代购”的制假售假者做成了“黑心剂”。“倘若这种质量不合格的假冒伪劣产品不断流向市场,用在消费者的脸上,其危害可想而知。”有业内人士表示。
事实上,我国针对化妆品的打假行动早已有之,但如今假冒伪劣依旧猖狂,还“成了气候”,原因值得深究。在业内看来,除了造假者“败坏良心”、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外,还与我国相关法律不健全、惩处力度过弱、监督机制不完善等因素息息相关。
值得一提的是,经历三次公开征求意见、四次审议及修改、历时近五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于今年8月31日正式出台,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随着《电商法》的出台,微商、代购也将被纳入监管范围 。
(来源: 中国商网 作者:嫣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