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0531-51702706

首页 > 电商资讯 > 行业动态 >

爆火的“子弹短信”,不只是个简单的聊天APP

  核心提示: 最近,一款即时通讯APP“子弹短信”受到了广泛关注。发布一周拿到巨额融资、上线11天激活人数达到500万……锤子科技CEO罗永浩再次给他的粉丝带来惊喜。但是伴随“惊喜”而来的,还有问题和竞争。

  最近,一款即时通讯APP“子弹短信”受到了广泛关注。发布一周拿到巨额融资、上线11天激活人数达到500万……锤子科技CEO罗永浩再次给他的粉丝带来惊喜。但是伴随“惊喜”而来的,还有问题和竞争。

  8月20日,在锤子科技的发布会上, 罗永浩介绍了与快如科技合作的子弹短信App。8月27日,子弹短信便获得了第一轮1.5亿元人民币融资,8月31日,子弹短信上线第11天,总激活用户数超过500万大关。这样巨大的影响力,让许多不关注老罗的人也有了兴趣:子弹短信究竟是什么?

  根据中国经济网对子弹短信的分析,该应用的最大特点就是便捷。发送消息时,子弹短信不需要进入聊天对话界面即可回复信息,一对多沟通时会格外便捷。另外,子弹短信有高质量的语音转文字系统,官方称准确率高达97%。如果你给好友发送语音信息,对方会同时收到文字和语音。这样,在对方不方便听语音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看文字。

  “子弹短信整体看起来十分高效,但普通人可能没那么忙,不太需要这么高效的聊天方式。”一位长期关注锤子科技的业内人士称,“感觉早期子弹短信是在做差异化,很多微信不做或者没做好的功能,子弹短信都有涉及,并且尝试做深。”

  子弹短信为什么会火?根据各方业内人士和用户的观点,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是好奇心。在QQ、微信等应用主宰社交的背景下,话题人物“老罗”带来的新鲜社交工具自然会引发好奇。第二是其本身的特点。从上述的功能来看,子弹短信确实瞄准了一些微信的痛点。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比如新闻报道的宣传和对背后阿里的关注等。

  子弹短信火了之后,网络上出现最多的讨论就是它会不会逆袭微信。有媒体分析,至少从目前来看,子弹短信的完成度还很低,挑战10亿用户的微信不太可能。技术上看,iOS端及Android端的软件Bug都不少。一周多的时间里,子弹短信的iOS端进行了4次更新,更新内容均为修改软件Bug。另外,子弹短信还没有自行添加表情的功能,这也让很多用户的使用体验受到影响。

  罗永浩也在微博上给出回应:“没有挑战微信,只是做一个在意沟通效率的人群的细分领域而已。”子弹短信的创始人郝浠杰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子弹短信的目标人群是“日处理消息量非常大的人群”,比如企业的高管、销售人员甚至是微商。

  子弹短信的安全问题也令人担忧。8月31日晚间,子弹短信网页版被爆出数据漏洞:群用户信息未经加密储存在本地,极容易导致数据被盗,目前子弹短信网页版已被下线,暂停使用。此外,子弹短信目前还无法注销账号。而《子弹短信隐私协议》里写着:“在您主动注销账号时,快如科技会根据使用法律法规的要求尽快使其匿名或删除您的个人信息。”

  更有媒体8月29日阅读《子弹短信用户协议》,发现其有条款称:“快如科技将尽可能保障安全,但是不能完全避免安全信息泄露的风险,所以我们无法做出任何确定性的保证或承诺。由于各种原因(包括但不限于自行泄露主密码、不可抗力或第三方原因)导致用户的密码泄露带来的损失,快如科技不承担责任。”

  相对子弹短信对信息泄露“无法做出任何确定性保证或承诺”、“不承担责任”的表述,有媒体表示,同类型主流即时通讯APP微信、微博隐私保护条款未见类似表述。

  透过子弹短信看,其背后是巨头的博弈。在2016年罗永浩将名下205.38176万股的锤子科技股权抵押给阿里巴巴以后,罗永浩和锤子再也脱不开干系。子弹短信大火之后,就有网友在微博上戏称“这可能是阿里唯一一次在社交上弯道超车的机会”。

  然而,接纳了阿里就意味着要面对阿里的对手。在罗永浩刚刚宣布子弹短信未来将会接入支付宝支付后,腾讯就要求子弹短信不得在其资讯流中使用腾讯新闻源。不过,罗永浩大气地在微博上向快如科技喊话。“没关系,你们专心做业务,我来帮你们解决其他的新闻源。”

  这些问题意味着子弹短信不可能太好的留住用户。创头条表示,子弹短信的爆红,除了它自身高效率的独特卖点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罗永浩自带的流量属性。“大多数人还是受到身边人的影响,尝鲜的心态下载安装子弹短信的,并不打算长期使用。”上述关注锤子科技的业内人士表示。

  虽然有阿里的支持,但是子弹必须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在郝浠杰的设想里,子弹短信未来要将办公中的所有环节打通,包括聊天、邮件、待办事项、文档、网盘、投票等,都可以在一个软件中完成。但他又说,“那种企业内部树状架构组织的功能我们不会做”,之后又动摇:“至于之后会带来更多办公属性还是社交属性的功能,需要看我们的用户反馈”。(来源: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