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对垒星巴克,瑞幸凭啥敢直接叫板咖啡市场老大哥?

截图来自瑞幸咖啡官网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咖啡界的网红“小蓝杯”借着代言人汤唯和张震的声势迅猛进入了大众视野,商务楼宇、朋友圈、资本界、咖啡界……瑞幸咖啡的扩张之势可谓锐不可当。
从去年11月创立至今,瑞幸咖啡仅以半年左右的时间便席卷了整个一二线城市,更在今年5月扬言要在全国开设500家门店。凭什么这家咖啡品牌敢这么牛?不把老大星巴克放在眼里?
13个城市、809家门店,这是瑞幸目前的“战绩”,接下来,瑞幸正在准备进军西安,年内门店将达2000家。在瑞幸咖啡App中搜索发现,在上海,目前已经开业的有将近100家门店,还有50余家门店“敬请期待”。
在布局上,瑞幸正以B端企业合作的方式大规模进驻北京不少核心商圈写字楼开店。同时,还有一些企业内部门店,即只有在该大楼上班的员工才可以购买。
在外送方面,瑞幸和顺丰进行了系统打通,瑞幸会将系统依据大数据做出的订单预测信息传递给顺丰,方便顺丰提前做出运营安排,以实现外卖咖啡的快速高效。目前,瑞幸咖啡的外卖订单平均完成时间是18分钟,“30分钟慢必赔”超时率降至0.4%。
与瑞幸在同一时期引起关注的是咖啡业的老牌巨头星巴克。8月2日,星巴克宣布将依托饿了么配送体系,于今年9月开始在北京上海的主要门店进行外送试点,年底覆盖至30个城市超过2000家门店。
双方正代表着“新零售咖啡”和传统咖啡巨头展开厮杀,从本质上来说,无论资本如何介入,如何营销,卖咖啡的就是一门最传统的零售生意。
星巴克中国区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与自己的中国竞争者相比,星巴克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带来的伙伴体验、顾客体验、社区服务以及自己独特的咖啡文化。可以看到,星巴克并没有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顾客购买咖啡的便捷性上,他们更看重全面的消费感受。
但竞争对于星巴克来说不失为一件好事。瑞幸为代表的咖啡品牌的出现,正在催化这位咖啡巨头的“移动互联网化”变革。
目前,中国的咖啡餐饮市场已经有了许多实力强劲的玩家。其中,进入中国市场近20年的星巴克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太平洋咖啡、Costa等也在中国扎根多时,更不用说刚刚被雀巢收购的美国知名咖啡企业蓝瓶咖啡也正对中国市场磨刀霍霍。“高品质和性价比是目前瑞幸咖啡的两个重拳,但是在快速扩张过程与第三方配送合作中,也很容易出现管控不到位的情况。产品品质才是一个品牌生存下去的根本,无论是经营诉求还是营销手段,全身心关注顾客比关注对手更重要。”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表示。
如今的咖啡市场与曾经的打车市场一样空旷,互联网咖啡只需要寻找一个方式撬动市场。
(来源: 中国商网 作者:xin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