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还撑不起零售业 沃尔玛巨头们懂这个道理么?
沃尔玛作为线下零售业的巨头自然无法免受波及,此前它们针对全球大约11600家门店进行了评估,并随即关闭了269家门店。在2015年的投资者大会上,沃尔玛的市值已经略低于亚马逊,短时间内下跌了200亿美元。
有业内人士指出,沃尔玛关闭门店的作法,代表了过去几年零售业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实体商店目前来说仍然必要,但优先级已经大不如前了。
跟亚马逊、塔吉特等零售公司一样,沃尔玛现在也开始思考未来的零售业会朝哪个方向发展。
日前,美国沃尔玛宣布将在硅谷建立孵化器Store No.8,用来发现新零售领域的优秀创业公司。这个部门由沃尔玛收购的Jet.com创始人Marc Lore负责,孵化器将主要投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机器学习、机器人、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这个孵化器的帮助,沃尔玛电商业务将有可能加持VR/AR、无人送货、人工智能等个性化的购物选项。虽然目前还无法预测这个高科技孵化器能为沃尔玛的电商业务带来多少实质性的增长,但是沃尔玛在电商方面的野心是可以确定的。
那么,仅靠新兴科技的运用就能助其突围尴尬的境遇?答案是,目前还不能。
在沃尔玛开启VR项目之前,亚马逊其实早已在VR领域玩了几年了。不仅买活了奄奄一息的游戏引擎开发团队Crytek,推出了与VR相关Lumberyard,而且从去年年初时就开始招兵买马,寻求靠谱的VR高级软件开发工程师。
不过,亚马逊看起来并不打算将这些资源投入到电商业务中,它们主要面向的是Twitch相关的直播业务。尽管不能排除亚马逊以Twitch为核心,进而展开VR数字购物的可能,但至少现在还没有什么苗头。
有趣的是,沃尔玛暂且也没有将虚拟现实作为电商业务的一个重心。从媒体报道来看,沃尔玛创办孵化器的目的是融合各种新兴技术,并将它们投入到日常的运营工作中。
分析认为,商家可以将AR/VR视为一个购买环境的可选接口,在获取订单之后,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算法迅速规划配送路线,最后再由机器人组成的无人送货大军完成电商业务的最后一环。从这一点上来看,虚拟现实可以说是权重较轻的一个“添头”。
由此可见,VR不能单独改变电商的业态,那整个技术矩阵呢?
亚马逊谋划自动化超市的野望由来已久,它们将视觉识别和机器学习技术引入到了品控系统中,以此来降低成本并加强质量保证。而沃尔玛收购的Jet.com也有一套自己的商品算法,它们偏向于最低运输成本的核算,并最终将节约下来的钱转移到商品折扣中,这让它们的价格比市场均价低10%以上。
硬件方面,送货机器人近日也是频频亮相,Marble先是将自己的作品带到了旧金山的街道上,而Starship甚至参与了弗吉尼亚州的法案起草,试图让这些四四方方的小东西也能“合法”上街。尽管新兴技术的进展并不如我们想的那样迅速,但亚马逊和沃尔玛等零售公司,都在尝试用这些东西去潜移默化的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
然而,这两个零售巨头走的路子有所不同。以传统零售起家的沃尔玛,在电商道路上踉踉跄跄的走了许多年,这也许得归咎于其陈旧的商业模式,它们无法忍受为了规模化而不盈利的长期投入。但庆幸的是,庞大的体量最终让其完成了逆转。
在改变消费者行为这个议题上,亚马逊目前走得要更远一些。Amazon Go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其免结账系统在视觉传感和机器学习的加持上,允许顾客拿取商品后直接离店,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更加便利的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改善顾客购物体验、打造与众不同的服务力抗对手,沃尔玛打算再将无人机布署于卖场内。沃尔玛构思出“在实体零售卖场内运送货品的方式”,还为此提交新的专利申请。据该专利内容描述,沃尔玛打算在卖场内利用无人机协助顾客快速取货,方法是透过中央控制系统分派无人机并指挥路线,无人机会飞往卖场货仓提取所需货品,接着将货品一一运至交货区后即完成任务。如果沃尔玛真的在卖场推出无人机服务,以后消费者到店内购物找货就轻松多了,还可省下不少时间,而业者也能因此纾解人手不足的窘境。
面对亚马逊的威胁,沃尔玛不断设法以先进技术提高服务品质与效率,例如跟叫车服务合作提供生鲜商品外送服务、计划打造自动购物车提升购物便利性、运用无人机盘点仓库库存等等,创新路上可谓“操碎了心”。不过,前述专利目前还在申请阶段,会否成功核准并实际推出服务,目前还无法确知。
不可否认的是,包括虚拟现实在内的新兴技术,在电商业务的运用上还无法一蹴而就,不过它们仍是改变消费者购买习惯的一个契机。但是,当前零售业互拼的还是那些更为“传统”的内容。除此之外,单一的技术革新已经不比当年,看起来只能引起涟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