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0531-51702706

首页 > 电商资讯 > 行业动态 >

收快递像取报纸?代表提议快递末端配送纳入城市规划

    快递员进不了小区,寄送需要有人在家,没人管理导致快递丢失……生活中,总是遭遇这样那样的尴尬。快递“最后一公里”到底要如何解决?

4月10日上午,在杭州市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桐庐代表团讨论会上,人大代表、桐庐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游宏提出一个建议,“将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纳入城市规划,落实到城市公共配套中。”

城市规划落后于产业发展

快递末端配送尴尬频现

“快递‘最后一公里’的困境,和城市规划‘缺口’有一定关系。”游宏解释道,“在上一轮杭州城市规划中,电商、快递产业还未铺开,因此只对物流进行了相关布局。但是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城市规划已落后于相关产业发展。”

根据2016年的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已连续6年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长,继续位居中国“电商百佳城市”首位。因电商迅猛发展、民营快递崛起等,杭州更是在2014年就被授予全国首个“中国快递示范城市”称号。一方面是产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是城市规划支持落后,快递末端配送在现实中难免遭遇“尴尬”。

“快递车辆是个问题。”杭州市人大代表、上海圆通蛟龙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张小娟介绍道,“快递员一天投递包裹80-100个,重量在150公斤左右。两轮车装不下,用汽车太浪费。但杭州实施‘禁摩限电’(禁止摩托车、限制电动车)政策,导致最便捷的交通手段不能使用,无法消除最后一百米的派送‘痛点’。”

“通道也是问题。”游宏进一步补充,“快递进社区遭遇难题。有些社区为消除安全隐患,阻止快递车辆进入社区。快递员没有渠道进入,不仅送快递难,老百姓收、寄快递也难。”

城市产业发展是以基础配套为支撑的。城市规划中的快递末端配送不解决,也必然制约相关产业发展。

规划快递空间和通道

实现政府与市场合力解决

事实上,“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不少快递企业已意识到并做出相关反映。

在杭州许多新小区和单位,智能快递柜不断投放;不少24小时便利店也演变成快递临时存放点,试图缓解末端配送的尴尬。“但没有政策的有效支持,只能是企业‘单打独斗’,无法全面铺开。因此,还是要从规划层面进行顶层设计,确保执行力。”游宏表示。

那么,让快递配套融入城市公共配套,到底要怎么操作?未来,老百姓收寄快递能像现在的报箱、牛奶箱“下楼即取”一样便捷吗?

“便捷的宗旨一样,但快递包裹有大有小,空间肯定要比报箱、牛奶箱大。”游宏建议,城市规划可以设定,在住宅小区和商务楼宇等有一定规模体量的建筑楼内划出快递空间和通道,作为快递末端服务点,“类似小区的物业管理房,送快递、寄快递都在这里,减少配送成本;给予一定费用,让物业兼职管理;还要配套快递通道,让合规的快递车能够顺利开进小区。”

人大代表张小娟在末端服务点的基础上,还增加了街道一级的配送,“通过设立地市运营中心—街道分拨网点—社区服务站三级配送,提升服务质量。”

张小娟还提出,可以通过对快递企业建设社区、校园服务站以及自主回收处理快递垃圾,给予相应政策指导和资金补贴,“实现政府和市场对‘最后一公里’的合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