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0531-51702706

首页 > 电商资讯 > 区县动态 > 莱芜区 >

生态莱芜 共创共赢!最新大片首发,让你非“莱”不可

  莱芜区辖14个镇街,771个行政村居,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总面积164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5万。

  莱芜区区位交通优越。莱芜是山东的地理中心,齐鲁交汇之地,距济南国际机场80公里,距青岛港220公里,距泰山40公里,境内两条铁路交汇,四条高速纵横。济莱高铁已全面开工,莱芜境内将设雪野、莱芜北两个站点,20分钟到济南主城区将成为现实,未来还将联通鲁南高铁、融入京沪高铁大动脉,此外,济南市也正在谋划济莱快速通道以及轨道交通建设,届时必然会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催生节点城市的增值效应,推动莱芜的强势崛起。

  莱芜区文化底蕴深厚。莱芜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孕育神奇。齐鲁文化在这里交汇。地处古代齐鲁两国交界处,鲁韵悠悠、齐风浩荡,是东夷文化区域中心、大汶口文化重要发祥地,形成了“崇德尚实、重工厚商”的地域文化风尚;是“伯益封地、嬴秦祖里”,秦始皇嬴政的祖先少昊就出生在这里,至今还存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嬴国遗址;拥有中国最古老长城——齐长城和鲁长城,比八达岭长城还要早数百年,沿线流传着孟姜女哭长城、姜子牙封神等美丽传说,也镌刻着“长勺之战”以少胜多的不朽传奇、留下了“一鼓作气”的千古佳话。红色基因在这里传承。莱芜是山东的“红船”,85年前,山东省工委在莱芜重建,留下了红色文化的烙印,73年前,莱芜战役在这里打响,创造了我军运动战的光辉范例,带给了我们“雄韬大略、胜券在握”的英雄气概和“军民团结、全力以赴”的必胜信念。

  莱芜区生态环境优良。莱芜拥有鲁中地区最好的生态禀赋,全区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6万公顷,森林面积5万公顷,有3个国有林场,区域内拥有600米以上山峰41座,河流197条、山泉水38个。北部的雪野湖山水相映、碧波万顷,是省会50公里圈内最大的水面,已纳入山东省委“南山北水”绿色生态大走廊和济南市委“两河两湖”发展战略;南部的莲花山峰峦叠翠,山清水秀,素有北普陀、东九寨的美称,是当之无愧的山水之城、养生福地。

  莱芜区产业特色鲜明。莱芜区工业基础雄厚,拥有泰钢、九羊等千万吨产能钢铁企业,是全国重要的钢铁及深加工基地。农业特色鲜明,“三辣一麻”种植历史悠久,是中国生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近年来,莱芜区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初步构建了莱芜经济开发区、雪野旅游区、莱芜农高区三大区域良性互动、一二三产协同推进的实体经济发展格局。莱芜经济开发区,依托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济南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莱芜医药产业园、山东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园、中德清洁能源小镇等特色园区,集聚了一批央企省企、“瞪羚”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初步形成了以高端装备制造、新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雪野旅游区,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科创研发、总部经济、通用航空、文化创意等业态,着力打造现代高端服务业聚集区。莱芜农高区,发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载体优势和品牌优势,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和高附加值农业,正成为全国重要的姜蒜集散和出口基地。莱芜区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区等荣誉称号。

  莱芜区发展前景广阔。区划调整以来,莱芜区成为省会的一部分,五年过渡期内,省委、省政府在财税体制、土地管理、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了莱芜区一系列优惠政策,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支持莱芜区发展的14条举措,同时赋予了省会副中心和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南翼”的发展定位,为莱芜区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空间。为此,确立了“生态立区、实业强区”的发展战略,发挥莱芜生态禀赋好这个最大优势,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优越自然条件,引人才、招项目,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真正把莱芜建成“山水园林城、泉城后花园”;抓住实体经济这个强区之基、富民之源,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增加固定资产投入、千方百计繁荣经济、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大力发展以工业经济为核心、一二三产协同推进的实体经济。201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4亿元、增长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30亿元、增长8.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1168亿元、增长8.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1%和8.7%。

  记者:李子钰 谢娟 编辑:孟淑静